患者女性,12岁,因“胸闷、心累、心慌1天。胸闷位置为左侧胸前区,无左肩部放射痛,反复发作。发病前5天有发热、咳嗽症状,无吸烟史,既往无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史,否认家族中早发冠心病史。入院查体:T36.3℃,P119次/分,BP85/40mmHg;精神差,全身皮肤未见瘀斑、瘀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鸣音,听诊心音弱,奔马律,未闻及心包摩擦音;急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I、AYL导联ST段抬高0.2my,V1一V4ST段弓背抬高0.3my。心肌酶谱示:AST510u/L,CK1361u/L,LDH1157u/L,CK—MB297u/L,HBDH1980u/L。心脏超声示:1、三尖瓣、肺动脉瓣反流;2、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胸部CT正常。
侧壁、前壁导联sT段抬高,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显著升高,且动态变化、心电图的演变及定位,酷似AMI。但不支持点为:(1)少年女性;(2)发病前一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热、咳嗽、乏力);(3)病毒感染症状后出现不能以其他疾病解释的胸闷、心慌、心累症状,但无明显胸痛;(4)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I、AVL导联sT段抬高0.2mv,V1一V4ST段弓背抬高0.3mv。经治疗后(未作溶栓治疗),sT段回落不符合AMI未作溶栓治疗的回落演变过程,此例ST段回落时间约一周;(5)冠脉造影提示冠脉未见狭窄、畸形,故不支持。
心肌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可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所引起。肌炎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目前认为,在流行性病毒感染中,约4%一6%的病例心急受累明确,发生病毒性心肌炎,而其中急性重症者约5%。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等2O余种,病毒感染致心肌和心肌内小血管受到侵犯,同时由此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加剧了心肌的损害。临床及心电图演变有时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易导致误诊。而溶栓治疗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若不及时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有其特点
(1)病人一般较年轻,无冠心病易患因素;(2)近期有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史;(3)心电图出现广泛ST—T改变,但无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趋向,且其心电图动态变化不明显;(4)心肌酶增高的时间较长,无酶峰变化;(5)冠状动脉造影大多正常。酷似AMI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极差的疾病。故青壮年患者,病前有上感病史,结合胸痛,CKMB升高及CTN2I阳性,心电图改变,冠脉造影结果正常,可考虑为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应及早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2012-12-12 15: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