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慢性胰腺炎 治疗案例

      某医院急诊室接收了一位重症息者。目前,息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据家属介绍。患者在吃过午饭后。突发肚子痛,疼痛难忍,躺下休息时。疼痛更加剧烈,继而出现呕吐。将午饭的t物全部吐出。不久鱿昏迷了。家属非常紧张。因为患者的爱人份得一点医学,怀贬息的是急性胰膝炎。经过医院的检直,息者最终被诊断为:慢性胰腺炎。

      一、大柴胡汤加味

      仝某,61岁,退休干部,2002年3月27日初诊。主诉:在1年前患急性胰腺炎,经住院治疗后出院,且左胁下时常疼痛不除,也多次服用中西药,可疼痛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近日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左胁下疼痛,时有胀满,饮食不佳,偶尔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口苦咽干,心烦急躁,舌红两边略暗,苔黄略腻,脉沉紧。诊为少阳阳明热证,以大柴胡汤与金铃子散合方加味,柴胡24g,黄芩9g,白芍9g,清半夏12g,生姜15g,枳实4g,大枣12枚,大黄3g,玄胡索10g,川楝子3g,桂枝9g。10剂,1日1剂,水煎2次分3服,并嘱其煎药时间不少于50分钟。药用10剂后,从电话告知,其自觉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又嘱其再服用前方10剂。二诊:药用20剂,所有症状表现均已解除,诊其舌质仍偏红,苔仍有轻微黄腻,复以前方20剂。之后,从电话告知,其按前方又取10剂,以资巩固疗效。

      用方体会:根据胁下疼痛、呕吐、大便干结辨为病在少阳阳明,又根据口苦、舌红、苔黄辨为郁热,因心烦急躁、胀满辨为气滞,又因舌两边略暗辨为夹瘀,以此辨为少阳阳明热证,治用大柴胡汤清少阳,泻阳明,调理气机;以金苓子散行气活血止痛,加桂枝通达阳气,并制约清泻药寒凝。方药相互为用,功效显著。

      二、小陷胸汤加味

      刘某,女,36岁。有慢性胰腺炎病史,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左胁下胀痛,胃脘痞满,按之疼痛,不思饮食,乏力,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沉。辨为痰热蕴结证,给予小陷胸汤加味:黄连12g,半夏15g,瓜蒌30,厚朴12g,枳实10g,陈皮12g,川芎15g,黄芩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左胁下胀痛减轻,饮食转佳,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点拨:根据张仲景论小陷胸汤主治“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再根据病变部位在脘腹,舌红,苔黄腻辨为痰热,以此选用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开结,加厚朴,枳实,陈皮理气和胃化痰,黄芩清热燥湿,川芎行气理血。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三、桂枝加大黄汤

      魏某,女,43岁。有多年慢性胰腺炎病史,屡经治疗可病证还是经常复发,近因脘腹疼痛加剧而前来诊治。刻诊:脘腹疼痛剧烈,固定不移,倦怠乏力,大便干结且三四日1次,舌暗淡,苔薄白略腻,脉沉紧。辨为脾虚络瘀证,给予桂枝加大黄汤加味:桂枝10g,白芍20g,大黄6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2枚,延胡索12g,川楝子6g,红参 6g,厚朴12g,枳实12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腹痛好转,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分3服,治疗3个月。随访2年,未再复发。

      用方点拨:根据脘腹疼痛剧烈而符合张仲景论桂枝加大黄汤主治“大实痛”,再根据疼痛固定不移,大便干结三四日1次而辨为脾络瘀阻证。方以桂枝加大黄汤温阳益脾,祛瘀通络,加延胡索活血通络止痛,川楝子、厚朴、枳实,以行气下气止痛,红参益气补虚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治慢性胰腺炎。

    2012-12-12 11:52:16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