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一阵一阵的......夜里最厉害,孩子蜷在床角,脸憋得通红,像喝醉了酒。吸一口气,喉咙里“呜”地拉长音,像是猫叫,又不像。白天还好,一到晚上,那声音就钻进耳朵,缠着人不放。
百日咳?一开始谁也没往那儿想。感冒嘛,咳几天总会好。可这咳,越咳越狠,饭刚塞进嘴里,一口上来,全喷了。奶瓶拿开,孩子张着嘴喘,眼珠子往上翻,脖子青筋都绷出来。吓人.
医生说,现在这病不多见了,疫苗打了,按理说不该有......可还是有。有些孩子打了也中招,抗体不够......或者打晚了,中间空档期,病毒就钻进来。还有些家庭,大人咳两声没在意,其实是携带者,传给孩子,自己没事,孩子扛不住。
病程拖得久。说是百日,真差不多.头十来天,跟普通感冒一样,流鼻涕 低烧 轻咳。看不出门道。等咳得凶了,已经进入第2阶段。痉挛性咳嗽,一阵接一阵,咳完呕吐,咳到缺氧,小脸发紫。最怕的是夜里,咳着咳着,突然停住呼吸。大人吓得魂飞魄散,拍背 喊名字、掐人中,手忙脚乱!
抗生素有用,但得早用!卡他期用上,能减轻症状,缩短传染期。要是等到痉咳期才吃,细菌可能已经死了,可损伤留着,咳还得继续。这时候药主要是防传染别人,对自家孩子,效果有限。,早发现太重要.问题是,谁能一眼认出这是百日咳?
听那咳嗽声。医生说,典型的“鸡鸣样回声”,就是咳完猛吸气时那个尖声。不是每个孩子都这样,有的只是干咳,有的咳得脸发青也不出声!更麻烦的是,小婴儿可能根本不咳,直接窒息 抽搐、脸色铁灰。送到医院,差点没救回来。
家里有个刚满月的小孩,姐姐先咳,大人以为是换季着凉。结果妹妹开始不吃奶,呼吸忽快忽慢,有一阵没一阵.抱去医院,一听肺,再看血象,白细胞飙高,淋巴占大头,加上流行病学史——姐姐一直咳——医生直接说:百日咳,住院。
住院也不轻松。隔离,戴口罩,喂奶得小心,一呛就可能引发咳喘。护士每天记录咳多少次,吐几次,有没有紫绀......抗生素挂几天,还得观察!小婴儿免疫弱,容易并发肺炎、脑病。脑缺氧一次,后遗症说不清。
大点的孩子好些,能表达,知道咳的时候张嘴,不至于憋住。可上学是个问题.咳一个月,班里同学家长慌,老师也紧张。虽说传染期大概两周左右,用了药三天后就不大传人,可谁信呢?宁可让你在家待着.
预防靠疫苗。三针基础,后来还有加强.可疫苗保护不是一辈子,几年后抗体下降。成人也可能得,只是症状轻,常被忽略。家里谁咳得久了,别光当咽炎治,小心传给孩子。
有户人家,奶奶春节回来,咳了快两个月,吃止咳糖浆 枇杷露,都不管用。后来孙子开始咳,送医院查出来,源头是她。老人委屈:“我就是嗓子痒,哪知道会害孩子。”
空气干燥,烟味重,跑跳激动,都可能诱发咳。家里得保持湿润,加湿器开着,灰尘扫干净。别让孩子剧烈活动,情绪别大起大落.咳起来控制不住,眼泪鼻涕一起流,孩子累得睡着,脸上还挂着泪。
恢复期慢慢来。咳频率降了,强度弱了,才算好转。有时候你以为好了,一受凉,又咳几声,心立马揪起来.得再观察几天。整个过程,体力消耗大,孩子瘦一圈,脸色黄黄的,吃饭也不香。
社区医院现在对这个病警惕多了.以前报得少,以为绝迹了。这几年零星冒出来,开始重视。新生儿家庭,建议全家打加强针,尤其是要接触宝宝的人。形成“茧式保护”,少一个传染源。
但这事难推动。有人嫌麻烦,有人不信邪,有人觉得打过就不该得。观念一时转不过来。结果就是,孩子遭罪。
咳到,人都麻木了。听着那声,从揪心到习惯,再到终于消失。某天夜里,孩子一觉到天亮,没咳。醒来第1反应竟是:怎么没咳?心里空了一下,接着涌上点高兴。
病走了,阴影还在.家里人现在一听谁咳嗽,立刻远离!孩子穿得多,不敢吹风,不敢去人多地方。过度保护,也是无奈。
百日咳,名字老,病没走远。它躲在咳嗽声里,藏在忽视中,等一个松懈的机会。孩子扛不住,大人得警醒。
今天就说到这儿。 祝大家身体棒棒的。 心情要开心点. 身子要轻松点。 日子嘛,过得舒坦最重要。 别总较真。 遇事想开些。 笑一笑,没烦恼。 健康小提醒:每天对自己笑笑,生活会更美。
2025-10-23 09: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