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百日咳反复期

    咳,百日咳这玩意儿,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有时候你以为好了,结果半夜猛地呛一口,咳得眼泪直流,胸口像被人踹了一脚。反反复复,像阴天里的湿衣服,晾了好久还是潮的。

    孩子最容易中招.一开始就是普通感冒样儿,流鼻涕 打喷嚏,谁也不会当回事。大人还乐呵呢,说还好没发烧.可过个七八天,不对劲了。咳得越来越凶,一串接一串,中间喘不上气.尤其晚上,全家都睡不踏实。孩子脸憋得通红,咳完“吱”地吸一口气,听着像拉风箱。老人听见了,直念叨:这哪是咳嗽,简直是抽筋。

    然后就进反复期了......医学上这么叫,听着挺正式,其实意思就是:好不了,也死不了,天天咳,时不时加重。药吃了,雾化做了,中药也灌了半碗,可那咳嗽就跟钉在喉咙里似的,拔不掉。

    有段时间咳得轻些,家长刚松口气,以为快过去了。结果幼儿园吹了个风,回来又开始了。一咳就是十几声,咳到干呕,咳到小便失禁.饭后咳,睡前咳,醒过来第1件事还是咳。家里空气明明挺干净,可孩子就是受不了冷空气刺激。冬天开窗通风?想都别想。

    抗生素用过一阵子,说是能缩短传染期。但到了这个阶段,细菌早被压下去了,剩下的全是身体自己闹腾。气道敏感得不行,一点点灰尘 笑声 哭声都能引爆。有回亲戚来串门,逗孩子笑了两声,结果笑完就开始咳,足足五分钟才缓过来。大人们全傻站着,不敢说话,连呼吸都放轻了。

    医生说过,这病恢复慢。不是吃药就能立刻停的。肺里的纤毛受伤了,修复要时间。可时间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等起来特别难熬。每天看孩子咳得撕心裂肺,心里像被猫抓.问医生怎么办,回答总是:观察,护理,注意营养,避免刺激。

    护理?说白了就是陪着熬。夜里每隔两小时起来拍背,怕痰堵住.水杯从不离床头,咳几声就喂一口温水.枕头垫高些,睡觉能顺一点。可再怎么准备,总有措手不及的时候。有次孩子突然剧烈咳嗽,接着“哇”一口全吐了,奶和痰混在一起,溅得到处都是。清理完,人已经累得坐在地板上不想动。

    最怕的是并发症。肺炎倒是没沾边,但有一次咳得太狠,眼白出血,红得吓人。去医院查,说是毛细血管破裂,不算大问题。可家长哪敢信“不算大问题”这种话.盯着那双眼睛看了好几天,生怕留下后遗症。

    还有睡眠。全家人都睡不好。孩子咳一声,大人就惊醒。长期下来,脑袋昏沉沉的,做事提不起神。邻居抱怨过几次半夜吵,解释了也没用。后来干脆关门闭户,窗帘拉严实,尽量减少声音外泄。

    饮食也得小心.油腻的不吃,甜的少吃,辛辣更不行。本来胃口就不大,再一限制,吃得比猫还少。可不吃又不行,得有力气扛病。奶奶炖了鸡汤,撇掉油,加点山药,一勺一勺哄着喝。喝完没两分钟,咳一下,全喷出来了.

    学校老师也头疼。请假次数太多,课程落了一堆。电话里客气地说“理解”,可语气里那点无奈藏不住。孩子自己也委屈,同学出去玩,他只能坐边上看着。体育课免了,连大声唱歌都不行。音乐课唱到一半咳起来,全班安静,他低着头,脸红得像发烧。

    慢慢慢慢,咳的频率开始降了。从一天几十次,变成十几次。再后来,只在清晨和半夜来几下.某天早上醒来,居然没咳.全家愣住,互相看看,都不敢说话,好像一出声就会打破什么魔法.

    但这不等于彻底好了。天气一变,或者跑跳多了,那熟悉的咳嗽又悄悄回来。不厉害,但提醒你:它还在.像冬天的冻疮,看似结痂,一碰冷水就痒痛难忍。

    没人说得清到底要多久才能完全摆脱。有人说一个月,有人说三个月,还有人家孩子拖了半年多。书上写百日咳,一百天!可真到那时候,早就记不清哪天是第1天了。只能凭感觉——哪天咳得少了,心情就亮一点;哪天咳得凶,日子就像泡在苦水里。

    最折磨人的不是病本身,是那种看不到头的感觉。你以为快到站了,结果又绕回原路......医院去过三趟,检查做了一遍又一遍,结论都是“恢复期,继续观察”。观察?观察啥?看它什么时候高兴走人?

    可日子总得过下去.该上学还得去,该吃饭还得吃。咳就咳吧,反正也不是头一回。有时候孩子一边咳一边笑,大人看着心疼又想哭.这病黏糊,赖皮,但人也得学着跟它共存。

    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好几天没咳了。问孩子,他说忘了。那一刻,心里松了一下,像绳子终于解开了个死结。但也不敢庆祝,只默默把止咳糖浆收进柜子深处——说不定哪天还得拿出来.

    病会走。走得慢,走得悄无声息。但它确实会走。

    上面说的这些,就是关于“百日咳反复期”的具体信息。   希望你身体棒,少生病,精神头儿也足。   每天动一动,对身体真的有好处。   别忘了吃早餐,那是你一天力气的开始。

    2025-10-23 09: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