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毒得像铁锅盖在头上......人走在路上,影子都快被晒化了。空气不动,树叶子耷拉着,狗趴在地上吐舌头。这种天,最容易出事——中暑.
有人突然就倒了。不是电视剧那种慢慢晃两下,而是“啪”一下,跟断线木偶似的。前一秒还在说“没事,还能走”,下一秒膝盖一软,脸朝地.这时候旁边人慌了,喊的喊,扶的扶,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中暑不是简单的“热晕了”。它分好几种,轻的是头晕 恶心 出汗多;重的直接高烧 抽搐 意识模糊!最怕的是热射病,体温飙到四十度上面,身体里的酶全乱套,器官开始罢工。这不是夸张,是真的会死人的.
有个工地上的大叔,那天中午没歇着,继续搬砖.他说活儿赶得紧,早点干完能早回家。结果下午两点左右,他坐在水泥墩子上,脸色发灰,嘴唇干裂,说话含糊不清。工友以为他累了,让他喝口水.可水递过去,手抖得接不住,杯子掉地上摔碎了。
送到医院时已经晚了。脱水太严重,血容量不够,血压压根测不出来。医生扎针都难找血管——皮下全是干的。补液速度不敢太快,怕心脏受不了;慢了又怕肾衰.这种时候,每一分钟都在赌。
人体本来有散热机制。出汗,是最重要的降温方式。可要是环境湿度大,汗出不来,热量积在里面,体温就往上窜。再加上体力消耗大,水喝得少,电解质一乱,肌肉就开始抽。有些人跑马拉松,跑到后半程腿突然一抽,倒地不起,往往就是这原因.
更麻烦的是,中暑初期症状容易被忽略。头晕?可能是没睡好.恶心?早上吃的不对吧。出汗多?正常啊,这么热......等意识到不对劲,身体已经滑下去了,拉都拉不回来。
老年人特别危险。他们口渴感迟钝,明明缺水了,还不觉得渴.家里老人夏天不爱开空调,嫌费电,窗户关得严实,屋里像个蒸笼。儿女打电话问,说“我挺好”,其实话都说不利索了.等发现人不对劲,送医路上可能就已经不行了。
小孩也一样。家长带孩子去游乐场,玩一整天,孩子满头大汗,脸通红,嚷着要喝水。可光补水不行,还得补盐。白开水猛灌,血液里的钠被稀释,反而更容易脑水肿。曾经有小孩中暑后猛喝矿泉水,结果进了ICU。
补水这事,不能光看量。运动饮料可以,但糖别太高.淡盐水也行,一小撮盐兑一杯水,不咸不淡刚刚好。关键是小口 多次,别等渴得嗓子冒烟才喝。感觉渴的时候,身体早就缺水了。
中暑急救,第1反应往往是掐人中。没用。人中那块肉掐紫了也没用。正确做法是赶紧移到阴凉处,脱掉多余衣服,扇风 喷水 冰袋敷脖子和腋下。能喝的话,给点凉的含盐液体.要是人已经不清醒了,别硬灌水,呛到肺里更糟。
还有人迷信藿香正气水.那玩意含酒精,对胃刺激大,严重脱水时喝了可能加重负担。真要用药,听医生的,别自己瞎来。
预防才是关键。高温天尽量别在十点到四点之间外出。出门,帽子 遮阳伞 浅色衣服穿好。随身带水,哪怕不渴也抿两口。体力活儿别一口气干到底,干一阵歇一阵,找个阴凉地喘口气。
单位安排户外作业,该停就停。别总说“别人能干为啥你不行”。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有人耐热,有人一晒就蔫。不能拿个例当标准。
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柏油路吸热,高楼挡风,夜里温度都不降。这种环境下,中暑风险全年都在上升.以前说是“夏季病”,现在春末秋初也能见着!
医院急诊科到了夏天,中暑病人一波接一波。值班医生说,最怕接到那种送来时全身烫得像火炉的。瞳孔散大,呼吸微弱,心电图乱成一团麻线.抢救几个小时,最后还是没留住。
有时候想想,一条命,就这么被太阳吞了。不值当......
可事情偏偏就这么发生了。新闻里偶尔提一句,“某地工人中暑身亡”,下面评论区有人说“注意防暑”,有人说“买保险”,没人深究。热度过了,继续该干嘛干嘛。
但那些在烈日下干活的人,没得选。他们得吃饭,得养家!停工一天,少一天钱。明知道危险,还是往前走一步。
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是提醒身边人:热的时候,慢一点。多喝水。别逞强!看见谁不对劲,别光拍照发朋友圈,帮一把。
树荫底下坐一会儿,也不丢人。
这就是关于“中暑体虚脱水”的全部内容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每天醒来,愿你精神满满。 胃口好,身体稳。 饮食尽量清淡点. 少吃油腻,更健康。 小提醒:每天抽几分钟静一静,闭眼冥想。 放松一下,对身心都好。
2025-10-22 08: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