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砸下来,像一盆烧红的铁砂。头一晕,眼前突然白了。不是雪那种白,也不是墙,是那种……空的白。什么都看不见,但眼睛还睁着。耳朵嗡嗡响,像有群蜜蜂在颅骨里撞来撞去。
水.得找水。
可腿不听使唤。膝盖发软,像踩在棉花上。脚底烫,鞋底都快化了。柏油路蒸出一层晃动的雾,远处的树影扭曲着,像被火烤化的蜡.
刚才还在骑车。去超市买冰棍。半路就……不对劲......太阳从头顶直灌下来,晒得头皮发麻。汗流进眼睛,辣,睁不开。想擦,手抬到一半就停了。心慌。心跳得太快,胸口像被什么东西顶着,喘不上气。
然后就是白.
白了几秒?也许十秒。也许更久。时间断了。再回过神,人已经歪在路边花坛边,手撑着地,指甲缝里全是泥。旁边有个老太太蹲着,拿扇子给我扇风。她嘴里说着什么,声音忽远忽近,听不清。
“中暑了啊,年轻人,别硬撑。”
我点头。又摇头。不知道自己点了没。
她递来一瓶水,塑料瓶外全是水珠,冰凉。我拧开,猛灌一口,呛住了。水从嘴角流下来,脖子 前胸全湿了。可脑子还是闷的,像塞了一团湿棉花。
中暑......这个词小时候听过。大人说,别中午出门,会中暑。可真中了,才知道不是头晕喝口水就行的事。它是突然的,暴力的,把人从正常世界猛地拽出去,扔进一个发烫的、模糊的、失去控制的地方。
那天之后,好几天脑袋不清醒。睡醒也觉得累。空调不敢关,一出门就心慌。后怕。原来身体这么脆.你以为你能扛,其实太阳一晒,汗一 流多,电解质一乱,整个人就废了。
有人以为中暑就是热得晕一下,歇会儿就好。错。轻的可能只是出汗、恶心 乏力。重的——高热、抽搐 昏迷,甚至器官衰竭。尤其是老人、小孩、慢性病的人,风险更高.可年轻人也别得意。运动过量、长时间暴晒、喝水少,照样中招......
那天要不是那个老太太,我不敢想。她让我平躺,垫高脚,解开扣子,一直扇风,直到我能坐起来。她说她孩子以前工地干活倒过,一模一样的情况。她知道不能马上给冰水灌,也不能掐人中。她说现在很多人急救都是错的.
对了,掐人中没用。真的。不但没用,还可能伤到面部神经.中暑关键是降温 补水、休息。移到阴凉处,脱掉多余衣服,用湿毛巾敷脖子、腋下、大腿根——这些地方血管靠近皮肤,降温快.如果清醒,小口喝含盐的水或运动饮料。要是意识模糊,送医,不能拖。
可我们平时呢?天热了,照样加班、赶路、打球。渴了才想起喝水,喝的还是冰可乐。出汗那么多,盐分流失,光喝白水反而可能稀释血液里的钠,更危险。这叫低钠血症.听说过吗?有人跑马拉松喝太多白水,结果脑水肿,送ICU。
还有穿衣服。黑色T恤吸热,紧身衣不透气。可为了好看,照穿不误。帽子也不戴。防晒霜涂脸,脖子以下裸着。太阳毒,紫外线强,晒伤不说,体温更容易失控。
我同事老李,上个月在户外活动,站了两小时,突然吐了,脸色发青。送到医院说是热射病,体温飙到40度上面。住了五天院!医生说再晚点送来,命难保。
他之前还笑:“我皮糙肉厚,不怕晒。”结果呢?
现在天气越来越怪。三十八九度都不稀奇。城市像蒸笼,水泥地、玻璃幕墙反着光,热气散不出去。空调外机呼呼吹热风,行人走在路上,像在烤箱里穿行。
可我们还是习惯性低估它。总觉得“热而已,忍忍就过去了”。可高温不是“而已”.它是沉默的杀手。不动声色,等你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那天之后,我包里常备一瓶水,一包盐丸,一把折叠伞。出门看天气预报,超过三十五度,尽量不出门......非要出,一定戴帽子,穿浅色宽松衣服。运动也避开中午。出汗多了,喝点淡盐水,或者兑点蜂蜜的温水。
别等口渴才喝。口渴已经是身体缺水的信号了。提前补,少量多次.别一口气灌下去,胃受不了。
家里老人更得盯紧。他们对温度不敏感,口渴感也弱.有时候屋里三十多度,还关着窗,舍不得开空调。得劝,得盯着。给他们买个温湿度计,贴墙上,一眼就能看到。
中暑不是小事。它不讲道理。你准备好了,它可能不来;你大意了,它说来就来。
眼前发白那几秒,是我这辈子最短又最长的几秒。像被世界按了暂停.没有画面,没有声音,只有白。那一刻你知道,人其实很渺小。太阳一晒,身体就背叛你。
别逞强。热了就躲,累了就歇,渴了就喝。没什么丢人的。
命只有一条。晒坏了,修不好。
最后,如果你还想了解关于“眼前发白中暑”的内容,记得关注我哦!祝你身体棒棒的,少生病,精力足!天冷记得多穿点,别着凉了,身体才会更健康!健康小提示:每天动一动,别老坐着哦!
2025-10-22 08: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