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这事,谁碰上谁知道。大太阳底下走两步,脑袋嗡的一下,眼前发黑,腿软得像踩棉花。去年我表哥在工地干活,正午那会儿直接躺倒了,脸煞白,嘴唇发紫,工友赶紧把他拖到阴凉地儿.水灌不进去,人迷迷糊糊的,吓得大家直哆嗦。
有人拿藿香正气水,拧开就往嘴里倒。那味儿冲得人一激灵,可真管用吗?有人说行,有人说只是心理作用......反正当时也没别的法子,一瓶喝完,人慢慢缓过来了。但也有例外,隔壁王婶有高血压,喝了反倒头晕更厉害,后来才知道这药不是人人都能碰。
绿豆汤是老法子了。煮一大锅,放凉了喝。绿绿的,滑溜溜地 下肚,身上那股燥热好像也跟着散了些.加点薄荷叶更好,没薄荷?扯两片冬瓜皮也行。关键是得趁凉喝,别等温了再喝,那就跟白开水差不多了。
还有人说用井水擦身!以前农村家家有井,水凉得刺骨。拿毛巾蘸了,一遍遍抹脖子 腋下 手腕内侧.这几个地方血管靠近皮肤,降温快。城里现在哪还有井?自来水开**,冰凉的那种,照样能用.别拿冰块直接敷,容易抽筋,尤其是小孩和老人。
记得小时候奶奶不让中暑的人马上进空调房。她说冷得太猛,汗出不来,邪气闭在里面更麻烦.先在树荫下坐着,扇扇子,等体温慢慢降下来再说。现在想想,也不是没道理。有些人一进屋就把空调打到十六度,结果第2天开始咳嗽,浑身酸疼。
西瓜皮也能用.吃完瓤别扔,白的那一面贴脑门上,或者敷在后颈窝。清凉感嗖地就上来了。晒伤的脸也可以敷,红肿能消一点。要是嫌脏,切成条绑在胳膊上也行。小时候我们一群孩子都这么干,躺在竹床上,头上顶着瓜皮,活像一群小妖怪。
盐水也不能少。光补水不行,还得补电解质。家里没有口服补液盐?自己配:一杯水,一小撮盐,再来点糖。比例不用太准,尝着不齁咸就行。小口小口喝,别一口气灌下去,胃受不了。有人图快,买运动饮料,可那些里头糖太多,反而加重负担。
掐人中这事……说不清。真晕过去了掐一下,有时候真醒过来.但也有人掐了半天没反应,急得满头大汗.其实更该做的是侧卧,防止呕吐物堵住喉咙.地上铺个衣服,头歪一边,保持呼吸通畅......
风油精涂太阳穴,清凉是清凉,但治标不治本。味道太冲,敏感的人闻了想吐!我家楼下张爷用了之后头疼加剧,后来才知道他对樟脑过敏......别乱抹,先试试耳后一小点,没问题再用。
土办法里有个“刮痧”。铜钱蘸香油,在背上从上往下刮。一道道紫红印子出来,说是把“毒气”排出去.信的人说神清气爽,不信的说就是皮下出血。可确实有人刮完之后恶心感减轻了。注意别太用力,尤其瘦人,骨头硌着钱边,容易破皮.
饮食上要清淡。中过一次暑,脾胃往往虚一阵子.别立马吃油腻的,比如红烧肉 炸鸡.喝点米汤,熬得稠稠的,上面那层油膜最有养胃效果。加点山药更好,掰成小块丢进去同煮。
最怕的是高烧不退。体温飙到三十九度上面,还说胡话,这就不是偏方能解决的了。得立刻送医,路上用湿毛巾持续物理降温。曾经听说谁家老人不肯去医院,硬扛着,结果脑子烧坏了。这种教训太多了。
预防其实比啥都重要。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尽量别出门。非要出去,帽子戴上,遮阳伞撑开!衣服选浅色 宽松的,深色吸热,紧身衣捂汗。随身带瓶水,别等渴了再喝。渴了说明已经轻度脱水了.
老人和小孩特别容易中招......他们体温调节能力差。夏天屋里不开风扇不行,哪怕电费贵点也得开.睡觉别贪凉,肚子盖不住,半夜拉肚子是小事,引发其他毛病就麻烦了。
有时候你以为是中暑,其实是其他病。比如低血糖 脑供血不足,症状很像。别一听头晕就猛灌绿豆汤。观察清楚,有没有出汗?脸色如何?能不能说话?综合判断才靠谱.
这些法子都是街坊邻里传下来的,有的科学,有的玄乎。关键看人,看情况。别死守一个方子,灵活点。天热的时候,多留个心眼,比啥都强。
,希望这些关于“如治中暑偏方”的知识能帮到你。按时吃饭,别饿着,也别吃太多,肠胃才不会出问题,身体也会更健康。健康小提示:吃饭七分饱,胃里舒服,心里也踏实。
2025-10-22 08: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