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百日咳吃贝母

    咳嗽,咳得脸红脖子粗.半夜三更,咳醒好几次。喉咙痒,像有小虫爬。一吸气就抽着疼。孩子这样,大人跟着熬。家里老人说,吃点贝母吧,止咳的.贝母?中药铺里那个灰扑扑的小块块?看着不起眼,闻着还有点土味儿。

    有人信,有人摇头。有人说,百日咳是细菌惹的祸,得用抗生素.青霉素 阿奇霉素,医院开的药才管用。可也有人说,西药伤身,小孩吃多了,脾胃坏了。不如试试老法子。贝母炖梨,加点冰糖,甜丝丝的,孩子也愿意喝!

    贝母分川贝和浙贝。川贝贵,小颗,颜色白净些。浙贝大,扁,黄一点。川贝润肺,浙贝化痰。百日咳嘛,咳得干,没痰,夜里重——这时候用川贝可能更对路。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体质寒的,吃了可能拉肚子。痰多黏稠的,川贝太润,反而堵住气道。这事儿,不能一听别人说有效就跟着上。

    炖梨,选雪梨好。皮薄,肉嫩,汁水多。切开顶部,挖掉核,塞一把贝母粉,加几粒冰糖。盖上盖儿,放碗里蒸。水开后二十分钟就行。满屋子甜香,孩子闻着就馋。可别贪多,一天一次,一次小半碗。吃多了,腻,还可能反胃。

    有人图省事,直接买现成的川贝枇杷膏。瓶瓶罐罐,摆在药店显眼处。广告打得响,说“一口见效”。真那么灵?不见得。成分表里,川贝排后面,糖倒是头一位。甜是甜了,药效却打了折扣。还有的加了薄荷脑,凉飕飕的,暂时压住喉咙痒,其实病根还在。

    百日咳,名字听着像一百天才能好。其实不一定......轻的,一个月左右缓过来。重的,拖两三个月也不稀奇。最怕的是并发症......肺炎 脑病,听着就吓人。尤其是小婴儿,咳着咳着突然憋住,脸发紫,大人吓得魂飞魄散。这种时候,哪还顾得上炖梨,赶紧送医院。

    疫苗打了,怎么还会得?问的人不少。确实,现在孩子出生后都打百白破疫苗。可保护力不是长久的。几年后抗体下降,照样可能中招。加上病毒变异,免疫逃逸,防不胜防。成年人得了,症状轻,自己扛过去,却传给孩子。一家子轮流咳,客厅变病房。

    空气干燥,加重咳嗽......北方冬天,暖气一开,屋里像沙漠。喉咙干得冒烟,咳得更凶。加湿器开起来,水雾腾腾。有人往里滴精油,薰衣草 桉树油,味道冲鼻子。小孩敏感,闻多了反而呛.不如放盆清水,或晾条湿毛巾,自然蒸发,稳妥......

    忌口这事,众说纷纭!海鲜不能吃?鱼虾真会引咳?未必。只要不过敏,适量吃没问题。关键是别吃太咸 太辣 油炸的。刺激咽喉,火上浇油。冷饮更要少碰。冰激凌 冰可乐,一口下去,气管猛地一缩,接着就是一阵猛咳。

    运动也不能太剧烈。跑跳之后,呼吸急促,容易诱发痉挛性咳嗽。但完全不动也不行。整天窝着,肺气不畅。天气好时,出门走走,晒晒太阳。穿暖点,避开风大的地方。口罩戴牢,减少灰尘 冷空气刺激。

    有人偏方一堆。什么蜈蚣焙干研末,壁虎烧成炭,乌鸦煮汤……听着就瘆得慌。这些东西,没经过验证,毒性不明。吃出问题,后悔都来不及。贝母好歹是正经药材,《本草纲目》里写着呢。虽然也有小毒,炮制得当,用量控制,一般没事。

    可药材质量参差。市场上的贝母,掺假的不少。淀粉压片,染色充数。看着像,吃着不对劲。去正规药房买,贵是贵点,心里踏实。自己不会辨,就让药师帮忙挑。别图便宜网购,拆开一看,碎渣子混着泥沙。

    吃了一周,没见好。怎么办?继续等?还是换法子?这时候最容易乱阵脚。有人加大剂量,贝母翻倍,冰糖加量.结果咳没止住,肚子先不舒服了。中医讲辨证,不分寒热虚实,瞎补,等于帮倒忙。

    其实,中西医不必对立。抗生素该用还得用.配合食疗,调理身体,恢复快些。医生开了药,按时吃。家里再炖点贝母梨,润润肺。双管齐下,比死磕一种强。

    咳嗽是个信号。身体在报警!别光想着压下去。它为什么咳?感染?过敏?气道高反应?找出原因最重要。一直拖着,变成慢性支气管炎,那就麻烦了......

    贝母不是神药。治不了百日咳的根。但它能缓解症状,让人舒服点.尤其夜里,喝一口温热的贝母梨水,喉咙不那么刺痒,能多睡半小时,对全家都是恩惠。

    别指望奇迹。病要一步步养。药要一点点试。孩子咳一声,大人揪一次心。理解。但别慌。观察精神状态,看有没有发烧 呼吸困难。没事,家常护理;有异样,及时就医。

    贝母,只是个帮手!真正的解药,是耐心,是科学应对,是别被恐慌牵着走。

    这就是关于“百日咳吃贝母”文章的解答。祝你胃口好,睡得香,身体棒,每天都有精神.别太累,记得照顾好自己。健康小贴士:每天抽空动一动,别老坐着。

    2025-10-20 10: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