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嗡嗡响,有时候还疼得睡不着。小孩一发烧,家长就慌,耳朵是不是又发炎了?中耳炎这玩意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拖久了,听力受影响,孩子反应慢半拍,大人也跟着心焦。
滴药,得看情况!不是所有中耳炎都能随便滴的。外耳道湿漉漉的,流水,化脓,这时候用药水冲一冲 滴一滴,可能有用。可要是鼓膜破了,那得小心。有些药不能进耳朵深处,刺激性强的,反而伤黏膜。医生常开的,比如氧氟沙星滴耳液,名字拗口,但挺常见。还有氯霉素的,老药了,便宜,效果也还行。不过现在用得少了,怕耐药.
孩子哭闹,揪耳朵,晚上翻来覆去,八成是耳朵不舒服......发烧加耳朵痛,十有八九是急性中耳炎。这时候光滴药可能不够。口服抗生素得上,阿莫西林之类的,除非过敏。滴耳液只是辅助,缓解局部症状。不能光靠它解决问题。
滴之前,先把耳朵外面擦干净。棉签轻轻掏一掏,别太深,伤着就麻烦了。头歪着,患耳朝上,滴个三五滴,保持姿势几分钟,让药水慢慢渗进去。有人图快,滴完立马坐起来,药都流出来了,白搭。
温度也注意,药水太凉,往耳朵里一倒,头晕。冬天可以攥手里暖一会儿再用!别拿热水烫,成分变了更糟。
有些人一耳朵不舒服,就自己买点药滴!黄连素水、碘伏稀释……乱七八糟都往里灌。不行!耳朵不是垃圾桶.没弄清病因,乱用药,可能把轻的搞成重的。真菌感染了都不知道,越治越痒。
慢性中耳炎更麻烦。反反复复,耳朵总有分泌物。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听东西像隔层布。这种情况下,滴药只是控制感染,想痊愈,得看耳鼻喉科医生评估。有的要手术,修补鼓膜。不是所有穿孔都能自愈。
老人耳朵发闷,嗡嗡响,不一定是中耳炎。可能是咽鼓管功能不好。坐飞机 爬山,气压一变,耳朵堵得慌.这种情况滴药没啥用。得做吞咽动作,打哈欠,捏鼻子鼓气。医院里也有专门通气的治疗。
小孩腺样体肥大,睡觉打呼噜,张嘴呼吸,也容易得中耳炎。因为咽鼓管被压着,不通畅,中耳积液排不出去。时间长了,变成“胶耳”,听力下降。这时候滴药完全没用,得解决根源问题——切腺样体,或者放通气管。
药水开封了,三个月内用完。放太久,污染了,滴进去等于往耳朵里倒细菌。瓶口别碰耳朵,不然交叉感染。一家人共用一瓶?千万别!你家孩子滴完了,他爸接着用,结果互相传病菌。
还有人觉得药效不够猛,就多滴几滴。越多越好?错。耳朵容量有限,滴多了往外流,浪费不说,还可能刺激外耳道皮肤,红肿发炎。按说明书来,别自作聪明。
过敏体质的人注意。有些滴耳液含防腐剂,苯扎氯铵之类的,敏感的人用了反而痒得厉害......换一种不含防腐剂的,或者干脆不用滴剂,改口服药。
耳朵不疼了,分泌物没了,就能停药?不一定。症状消失不代表炎症彻底消了。擅自停药,容易复发。一般建议症状好了再用两天,巩固一下。但也不能一直滴,拖太久可能破坏正常菌群。
游泳后耳朵进水,别不当回事。潮湿环境,细菌繁殖快。尤其是公共泳池,水质复杂。洗完澡用吹风机低温远远吹一吹,让耳道干爽。有人用酒精甘油混合液滴几滴,预防感染,但这不适合鼓膜穿孔的人。
农村有些土办法,热毛巾敷耳朵,确实能缓解疼痛。但只是暂时的......该用药还得用药。偏方治标不治本,耽误了病情,听力受损,后悔都晚.
医院检查很重要。耳镜一照,鼓膜红不红,有没有穿孔,积液多少,清清楚楚。凭感觉猜?不准......有的人鼓膜都破了还不知道,以为只是普通耳痛。
药不是全能。生活习惯也得跟上。少熬夜,增强抵抗力。感冒了及时处理,别拖成鼻窦炎,往上蔓延到耳朵.擤鼻涕别两边一起使劲,压力一大,细菌就被挤进中耳了。
最后一点,别自己当医生。网上查一堆,对号入座,吓自己。耳朵的事,复杂。神经性耳鸣、突发性耳聋 胆脂瘤……症状可能和中耳炎混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滴什么药,得看诊断.没有统一答案。别人用得好,你不一定能用。身体不一样,病情也不一样。听医生的,别瞎试。
药房柜台上摆着各种滴耳液,花花绿绿。宣传写得天花乱坠.别信广告。成分表看不懂?那就别买!问清楚,搞明白,再下手。
耳朵是通脑子的。别小看那一小块地方。出问题,影响生活质量。听得不清,交流困难,情绪也烦躁......早发现,早处理,别等坏了才着急。
中耳炎滴药,不是随便滴.种类多,讲究多,用错了更麻烦。先确诊,再用药。遵医嘱,别任性。
,“中耳炎要滴什么药”,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留言。愿你每天吃得健康,不暴饮暴食,七分饱刚刚好。肠胃舒服,身体才更轻松。健康小贴士: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2025-10-16 20: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