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嗓子疼得像刀割,吞口水都费劲.怀孕了,西药不敢乱吃,可这咽炎偏偏这时候发作,真是要命。白天还好,夜里一躺下,喉咙就堵得慌,干痒,咳又咳不出,闷得胸口发紧。家里老人说,上火了,得清热。可孕妇能喝什么?金银花?菊花?板蓝根?哪个也不敢随便碰。
翻书,查资料,一堆说法。有人说黄连太寒,伤胎气;有人讲胖大海润肺,但滑肠,容易拉肚子。中药这东西,讲究配伍,讲究体质,更讲究时机!一个不对,可能好心办坏事。医生倒是开了点温和的冲剂,可喝了两天,没见起色。心里急,嘴上却不敢说,怕家人担心。
想起小时候,外婆煮梨水,放点冰糖,炖得软烂,一口下去,喉咙立马舒服些。现在也试试?梨性凉,但炖透了,寒性减了,加上冰糖润肺,应该问题不大。每天炖一碗,温着喝,果然,夜里咳得少了.可光靠梨水,终究压不住那股火。扁桃体还是肿,说话声音沙哑,像被砂纸磨过。
后来去看了中医,大夫把脉,说不是实火,是阴虚夹湿。孕期气血变化大,体内津液不足,加上天气闷热,外邪趁虚而入。开方子,石斛 麦冬 玄参,配一点点薄荷叶.叮嘱:煎药时间别太长,大火滚开后小火十分钟就行,不然药效挥发。头两副药喝下去,感觉喉咙松了,像解开了绳子。
药房抓药时,听见旁边人问:“这玄参会不会太凉?”药师答:“配了甘草,中和了。”这才明白,中药厉害就厉害在这儿——没有一味药是孤立的,全是配合.就像走路,左脚右脚,交替前行,偏一步就歪了。
也有不灵的时候。有天吃了点辣的火锅底料(实在馋得不行,只沾了点汤),第2天喉咙直接炸了。肿得连水都难咽......赶紧停药,改用淡盐水漱口,一天十几次.嘴里咸得发苦,但确实有点用.炎症好像被“洗”出去一些。再加绿豆汤,煮得稀烂,不过滤,连豆子一起吃!绿豆解毒,但性寒,不敢多喝,一天半碗,分三次。
奇怪的是,情绪一上来,症状也加重。有回跟老公吵了几句,气得整晚睡不着,第2天嗓子疼得更厉害。后来学乖了,尽量不争执,深呼吸,听点轻音乐。心静下来,身体好像也跟着缓和了......中医说“七情致病”,原来是真的。怒伤肝,肝火上炎,喉咙首当其冲。
还有个土办法,是邻居老太太教的:用**清加少许蜂蜜,搅匀,含在喉咙处慢慢咽.说是能形成保护膜。试了一次,黏糊糊的,吞下去差点反胃。但奇怪,那晚确实没怎么咳!是不是心理作用?不知道。反正只要不伤孩子,愿意试试......
最怕的是发烧。体温一过三十七度五,整个人就懵了.不敢吃退烧药,只能物理降温,毛巾敷额头,擦腋窝。加大饮水量,温开水为主,加一点柠檬片。维生素C或许能帮上忙。尿特别多,跑厕所频繁,但也得坚持。排毒嘛,总得有个出口......
两周过去,症状断断续续,像潮水,退了又涨......有时候以为好了,结果吹了空调,喉咙立刻发紧.开始注意保暖,睡觉时围条薄棉巾,护住脖颈。空调温度调到二十六度,风口避开身子.这些细节,慢慢成了习惯。
药物方面,始终没敢用抗生素。中药也只吃医生开的那几味,自己不再瞎加。看到网上有人说“蒲公英泡水消炎”,犹豫半天,还是放弃了。蒲公英太寒,孕妇用了可能引起宫缩,风险太大。宁可慢点好,也不能冒这个险。
中间有几天,舌头生疮,口腔也跟着不舒服。怀疑是心火旺.煮了点灯心草水,淡淡的,几乎没味道。喝三天,疮面小了.但这东西利尿,喝多了跑厕所更勤。后来改成偶尔来一次,不持续用。
快到孕晚期,身体抵抗力似乎回升了些.咽炎发作频率低了。某天早晨醒来,突然发现喉咙不疼了.照镜子,扁桃体也没那么红。像是战争终于结束,战场开始修复。
回头想想,这段经历,与其说是治病,不如说是跟身体重新建立联系!以前不懂信号,喉咙痛就硬扛,现在学会了观察:哪里紧?什么时候加重?吃什么会反弹?每一个反应都是提醒。
中药有用,但不是全能钥匙!它像一条缓慢的小溪,不像西药那样猛冲。你得有耐心,得配合生活调整。喝水 休息 情绪管理,哪样都不能少。
也遇到过误区。比如一开始以为“清热”就是拼命喝凉茶,结果胃不舒服,反酸。后来才知道,清热不等于寒凉,得辨证.虚火不能用苦寒药,否则越清越旺。
最后想说,每个人体质不同,别人有效的方子,你用了可能适得其反。别照搬网上的偏方。哪怕是一碗梨水,也要看时候 看量 看反应。身体最诚实,它会告诉你对不对。
喉咙好了,但这段日子记住了。怀孕不是病,可生病时,每一步都得走得小心.中药是帮手,但最终,是自己一点一点熬过来的.
看完上面的“怀孕急性咽炎中药治疗”,相信大家都有了一些了解。希望你每天都能精神满满,走路带风,笑容挂在脸上。保持好习惯,健康自然会来找你!健康小贴士:每周抽空去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哦.
2025-10-14 16: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