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突然就哑了,吞口水像在咽刀片。早上起来嗓子干得冒烟,说话声音飘忽,像被人掐住了脖子。有时候一咳嗽,整个脑袋都跟着震,耳朵深处隐隐发胀.这就是急性咽炎,来得猛,走得慢,搅得人坐立不安......
中医讲这叫“风热犯肺”或者“风寒束表”.但别一听术语就头大,其实说白了——你最近是不是着凉了?还是吃了太多辣的 油炸的?熬夜加班,嘴巴没停过,身体却扛不住了。喉咙先报警。
有人一开始只是轻微痒,像小虫子爬。两三天后,痒变痛,尤其早晚最厉害.喝水缓解不了几秒,反而越喝越疼。说话费劲,干脆闭嘴当哑巴。这时候照镜子看嗓子,红得像煮熟的虾子,扁桃体肿成两个小馒头,甚至有黄白色的小点点,那是化脓的信号。
也有人一开始就高烧,体温飙到三十八度多,浑身发冷,肌肉酸痛。脑袋昏沉,像灌了水泥。这种往往不是单纯咽炎,可能合并了细菌感染。医生会建议查血常规,看看白细胞高不高.不过很多人懒得去医院,自己买点消炎药对付。
西药常用抗生素,比如青霉素类 头孢。但不是人人都能吃,过敏的人一用就起疹子,喘不上气。有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发烧就吃阿莫西林,结果肠胃先垮了.药不对症,病拖得更久。
中药这边分型细。风热型的,喉咙红肿热痛,痰黄,舌苔薄黄,喜欢喝凉水。银翘解毒片 板蓝根冲剂常被翻牌子。但板蓝根喝多了胃不舒服,尤其是空腹时,像往肚子里倒碱水.
风寒型的不一样。怕冷明显,不出汗,喉咙痒为主,痰清稀,舌苔白。这时候再喝板蓝根,等于雪上加霜。得用荆防败毒散这类辛温解表的方子。可惜大多数人分不清寒热,一看“炎症”就清热,结果越治越咳!
还有一种阴虚燥热型,常见于老师 主播这些用嗓多的人。白天说得太多,晚上嗓子干得裂开。总觉得有东西卡着,咳又咳不出,咽又咽不下。舌头红少苔,脉细数。这种得养阴润燥,玄麦甘桔汤有点用,但见效慢,急不得。
饮食上,辛辣 烧烤 酒,统统封杀。哪怕再馋,也得忍几天!不然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有人不信邪,吃一顿火锅,第2天直接失声。牛奶倒是争议大,有人说助痰湿,喝了喉咙更堵;也有人说温热喝能润滑,舒服一点。因人而异吧.
环境也有影响。冬天开暖气,空气干燥,喉咙更容易干痛。加湿器有用,但不洗容易滋生霉菌,反倒加重问题!通风很重要,关窗太久,病毒细菌满屋飞。
孩子得急性咽炎更闹腾。哭闹不止,拒食,流口水。因为吞咽太疼,连奶瓶都不肯碰......家长急得团团转,捂汗的捂汗,灌药的灌药。有些老人信偏方,拿棉签蘸盐水刮喉咙,结果划伤黏膜,雪上加霜。
恢复期也不能松懈。症状一轻就熬夜追剧 大声唱歌,很容易反复。喉咙黏膜刚修复,脆弱得很,经不起折腾。至少一周内要“惜声如金”,少说话,更别喊叫。
运动方面,急性期歇着。跑步出汗,体温升高,可能让炎症扩散。等退烧两天后再慢慢活动。散步可以,剧烈不行。
最怕的是并发症。中耳炎 肾炎 风湿热,听起来遥远,其实跟咽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链球菌感染没控制好,可能引发后续问题。别把咽炎当小事,拖久了隐患多......
有人总问:“多久能好?”快的一周,慢的两三周。个体差异太大。年轻人代谢快,调理得当,恢复快!老年人或体质差的,病程拉得长,反反复复。
最后提一句:别迷信“消炎药”。不是所有炎症都要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吃再多头孢也没用。滥用的结果是耐药,以后真需要时,药就不灵了。
喉咙的事,看着小,处理不好真能折腾人。疼的时候坐立难安,睡不好,吃不下,心情也跟着糟。早点重视,对症处理,别硬扛。毕竟,说话吃饭都靠它,不是吗?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上周同事小李,嗓子哑得像烟熏火燎,还在会议室里拼命讲解PPT.劝他休息,摆摆手说“没事,撑两天就好了”。结果第3天直接挂了急诊,扁桃体周围脓肿.打点滴打了五天.唉,何必呢!
,希望大家多了解“急性咽炎的症型”的知识。平时要提高警惕,积极预防疾病.愿你每天开心,心情好,情绪稳。身体自然更健康。小提示:坚持适度运动,身体才更有劲儿。
2025-10-14 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