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蒲公英治中耳炎的方法

    蒲公英,路边常见,黄花一开,转眼变白绒球,风一吹,满天飞。小时候总爱吹它,没想过这玩意儿还能跟耳朵扯上关系.中耳炎?耳朵嗡嗡响,疼起来像有人拿针往里戳,小孩哭闹不止,大人跟着睡不着。有人就说,试试蒲公英吧!

    怎么试?方法五花八门。有人采新鲜的,捣烂了,滤出汁水,滴进耳朵。说那汁液清清凉凉,滴进去一瞬间有点刺,但过会儿就舒服了。也有人说不行,汁液直接进耳朵太刺激,万一鼓膜有破口,岂不是火上浇油?得煮水熏。把蒲公英一把扔锅里,加水烧开,凑近耳朵,拿毛巾盖住头,让热气往耳道钻。蒸汽带着草药味,熏得脸发红,耳朵发热,像是血活了。

    还有人不信外用,非得内服。晒干的蒲公英泡茶,一天喝两三次。味道苦,像中药汤底兑了井水,咽下去胃里泛一阵凉意。有人说喝几天,耳朵不胀了,听力好像也清楚点。可也有人喝了肚子咕噜响,拉稀,说是“排毒”。排不排毒不知道,反正人蔫了两天。

    这些法子,哪本书写着呢?查不到.老辈人口口相传,谁家孩子耳朵流脓,奶奶捋一把蒲公英回来,捣巴捣巴就往上敷。那时候没那么多瓶瓶罐罐的药,地里长的,树上摘的,能用就用。现在医院动不动就开抗生素,点滴打进去,见效快,可反反复复,孩子一感冒耳朵又堵。家长急了,回头翻老方子,蒲公英又冒出来了。

    蒲公英真能治中耳炎吗?中医讲它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耳朵发炎,属“热毒上攻”,理论上说得通。现代研究也说它含绿原酸 黄酮类,有抗菌抗炎作用。可实验室里的数据,和抹在耳朵上是两码事。体外有效,体内不一定。何况中耳在骨头深处,蒲公英汁再厉害,滴在外耳道,能渗进去多少?

    更麻烦的是,中耳炎分好几种。有的是急性,耳朵剧痛,可能化脓;有的慢性,反复流水,听力下降。还有鼓膜穿孔的,中耳结构都变了.这时候还拿蒲公英捣糊糊贴上去?风险不小.外耳道潮湿,容易滋生细菌,湿敷物不干净,反而加重感染。见过有人用了野地采的蒲公英,没洗干净,耳朵痒得更厉害,还长小疹子。

    再说剂量。几克算合适?一天几次?没人说得准。乡下老太太说“一把就行”,可一把多大?手小的人抓三根,手大的抓十来根。煮的时间也不统一,有人滚五分钟,有人熬半小时。成分都变了,效果自然飘忽不定。

    最要命的是耽误病情。有人信誓旦旦:“我孩子耳朵流脓两个月,蒲公英敷好了。”可细问,其实是先看了医生,用了药,症状轻了,再配合蒲公英,误以为是草药起效。要是压根不去医院,单靠这个,万一炎症扩散到颅内,后果不敢想。

    也不是全无道理......蒲公英煮水喝,利尿通淋,对上火引起的轻微耳胀或许有缓解。外敷配合正规治疗,作为辅助手段,清洁伤口后薄薄涂一层,可能帮助收敛.但强调:不能替代药物,不能用于鼓膜穿孔者,不能代替就医.

    采蒲公英也有讲究.马路边的,车来车往,尾气重金属堆积,吃了等于慢性中毒。菜地边的,说不定打了农药。得去山沟 林缘,干净土里长的才行!现采好,放久了有效成分流失......捣的时候用瓷碗,铁器会反应变色。

    用的时候更得小心。滴耳液过滤彻底,残渣堵耳道可不是闹着玩。温度要适中,太烫烫伤皮肤,太冷刺激神经。敷完观察半小时,红肿加剧马上停。小孩不配合,乱动,别硬来。

    其实很多人用蒲公英,图的是个安心。西药副作用写满一页纸,家长怕伤肝伤肾。草药天然,看着放心.可“天然”不等于安全。鱼腥草还天然呢,吃多了照样过敏。万事有个度。

    最后得说一句,耳朵的事,别拖!一开始胀 闷 听力下降,及时看。真化脓了,高烧不退,别在家捣蒲公英了。它顶多是个配角,唱不了主角。

    有些人偏不信医院,信偏方。结果耳朵不疼了,嘴歪了——面神经受压,落下后遗症.到时候后悔,蒲公英可不会道歉。

    啊,路边的蒲公英还在飘,孩子还是喜欢吹......治病嘛,别太浪漫。该打针打针,该吃药吃药!草药可以提一嘴,别当救命稻草。

    这就是关于“蒲公英治中耳炎的方法”的一些介绍。希望你能少生气,少烦心,多放松,多休息。情绪稳了,身体也会更健康。小提醒:每天抽空动一动,别老坐着。

    2025-10-09 08: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