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发痒,有时候还流点黄水,一碰就疼.去医院看了好几次,医生拿个小灯照了照,说可能是霉菌。中耳?外耳?搞不清楚。反正耳朵里面湿乎乎的,像塞了团棉花!
检查过程其实不复杂,但挺烦人。得先清理耳道。医生用棉签轻轻刮,黑乎乎的东西就出来了,像发霉的面包屑。有人说是真菌感染,也叫霉菌性外耳道炎,中耳炎的说法其实有点模糊。严格讲,霉菌多在外耳道作怪,中耳深在里面,一般不容易直接长霉。除非鼓膜破了,或者长期滴药水,潮湿环境给霉菌提供了温床。
检查第1步是耳镜。灯光一打,能看到耳道深处的情况!如果耳道红肿 有白色或灰黑色绒毛状物附着,基本就能怀疑是霉菌了。有时候还会取一点分泌物送化验。不是所有医院都做真菌培养,有的地方干脆就说“看着像”,直接开药。
药水倒是开了几种.一种是抗真菌的滴耳液,颜色偏黄,滴进去凉飕飕的。得侧着头躺几分钟,不然流出来.医生说不能掏耳朵,越掏越糟。可谁忍得住啊,痒起来像有小虫子在爬!指甲一伸进去,第2天更肿。
还有人建议用硼酸酒精擦。自己在家弄,棉签蘸一点,轻轻涂在外耳道口。不能太往里,怕伤到皮肤。但这东西刺激性强,用多了反而烧得慌。有次用了之后耳朵火辣辣的,整晚睡不着。
复查的时候医生又看了看,说恢复得慢。可能跟生活习惯有关.比如洗头洗澡老进水,游泳也不戴耳塞。南方潮湿,梅雨季一来,衣服晾不干,耳朵也跟着遭殃.有人住一楼,墙角都长霉,何况耳朵。
也有病人说自己用了抗生素滴耳液,结果越用越严重。因为抗生素杀的是细菌,对霉菌没用,反而破坏了耳道正常菌群,让霉菌趁机疯长。这种误治挺常见.一开始当普通中耳炎治,吊水吃药,折腾半个月不见好,最后才发现是真菌捣鬼。
检查其实不需要太多高科技。耳镜加肉眼观察,再配合分泌物涂片,基本能定性。CT?核磁?一般用不上。除非怀疑骨头坏了,或者炎症扩散。大多数情况就是门诊看看,开点药,回家自己护理。
护理比治疗难。耳朵要保持干燥。吹风机调**档,离远点吹一吹。不能用棉签天天掏,也不能随便滴药。有些人图快,听说什么药灵就自己买来用......结果耳朵更痒,还出血。
老年人更容易得这病。耳屎多,喜欢自己挖,加上免疫力低,糖尿病的也不少......血糖控制不好,身体各处都容易感染。有个大爷说他耳朵两年没好利索,反反复复,后来查出糖尿病,才明白根源在这儿.
小孩也会得。特别是那些总闹中耳炎的,长期滴药,耳道环境变了。家长一看流脓,赶紧滴消炎水,殊不知已经变成真菌天下了。等发现不对劲,孩子耳朵都快烂了。
治疗周期一般两三周。短了不行,容易复发。药停得太早,霉菌没杀干净,过几天又冒出来。但也别一直滴,药物本身也有毒性.按医嘱来,定期回看。
最怕的是误诊.当成细菌感染治,越治越重。耳朵闷胀感加重,听力下降,嗡嗡响......有些人还以为是神经性耳鸣,跑去神经科看,绕一大圈才回到耳鼻喉。
还有种情况是过敏体质的人。耳道皮肤本来就敏感,一潮湿就发炎。霉菌来了,正好落脚.这类人好了以后也得特别小心,一潮湿就容易复发。
耳朵不舒服别拖。流水 发痒 堵塞感,早点去查.检查不复杂,关键是对症......别自己乱用药,也别信偏方.什么醋洗、蒜汁滴,听着吓人,真有人试过,耳朵疼得直撞墙。
保持耳道干燥最重要。游泳 洗头注意防护。耳道不是无菌室,但也不能让它变下水道。潮湿 破损 滥用药物,三条路通向霉菌乐园。
有次见个患者,耳朵里掏出一团黑毛,吓得直哆嗦。医生笑着说:“这不是毛,是霉菌菌丝!”全屋人都愣住。谁能想到耳朵里能长蘑菇呢。
检查完了,心里踏实点。知道是什么问题,就好办......怕就怕糊里糊涂治,耳朵越治越糟。有时候症状轻,以为好了,结果一周后又回来。断不了根,就跟湿气缠身一样,阴魂不散。
啊,耳朵的事,别不当回事。一个小毛病,拖久了也能成顽疾.该查查,该治治。别等听不清了,才想起来看医生。
,关于“霉菌性中耳炎检查”的内容上面已经介绍了,希望能帮到大家。 每天晒晒太阳,补点维生素D,对骨头好,身体也更棒。 健康小提醒:少吃咸菜和腌制食品,血压会更稳定哦!
2025-09-28 12: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