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点,突然冒出来。小腿上,一片一片的,像被谁用红笔点了痣。不疼,也不痒得厉害,可就是吓人。孩子放学回来,卷起裤腿,妈一眼就看见了。起初以为是蚊子咬的,拍一巴掌,没消......第2天更多。第3天,膝盖后面也有了,密密麻麻.
医院走了一趟。医生看了看,问有没有肚子疼,关节酸?孩子点头,说前两天膝盖有点胀,像要下雨的天气.医生说,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皮肤型的。抽了血,验了尿。结果还没出来,但八九不离十.
这病听着吓人,其实不算罕见。小孩多见,尤其是五到十岁的。春天秋天,换季时候,冷热一刺激,免疫系统乱套,血管发炎,血漏出来,就成了皮下的小红点。压不褪色,戳一戳也不散。不像淤青,不是碰的。它自己来的。
家里开始紧张.奶奶翻出老偏方,说喝绿豆汤能清毒!妈妈不信,但还是煮了。爸爸查手机,越看越慌,网上有人说会伤肾。其实多数人只是皮肤问题,几周自己好。可谁知道会不会发展成别的?谁敢赌?
药开了几种。一种是抗过敏的,白色小药片,一天两次。还有一种说是改善血管通透性的,名字拗口,记不住。医生说不用打针,先观察。尿别忘了查,每周一次。要是蛋白或者红细胞多了,就得重新评估.
孩子照常上学。老师知道后,叮嘱体育课别太猛。同学围过来问,是不是出血了?孩子低头看看,说“嗯,医生说是过敏”.没人懂,但也没嘲笑。小孩子对怪事接受得快。
饮食开始管得严。海鲜不许碰,**每天半个,牛奶限量。牛羊肉说暂停就暂停。家里饭菜变得寡淡。奶奶嘀咕:“以前哪有这么多讲究?”可现在不一样,说得听医生的。
红点没马上退。反而过了几天,脚踝又冒新点!家长心一紧,赶紧打电话问门诊护士。护士说,初期可能还会出,只要不发烧 不腹痛 尿正常,就继续吃药观察。挂了电话,屋里安静了几秒。
一周后复查。尿还好,血也稳。医生说进入恢复期。红点颜色变暗,有些发紫褐色,像旧伤。这是在吸收。慢慢会退,不留疤。但过程慢,急不得。
有天晚上,孩子说膝盖又酸。全家神经绷紧。量体温,正常。摸关节,不肿。再问,说是跑操跑了三圈。医生早说过,活动多了也可能引发轻微反应!休息两天,果然好了。
最怕的是反复。明明看着快好了,突然又出几个新点。家长怀疑是不是吃了什么不该吃的。翻菜谱,发现昨天吃了香菇。立刻拉黑。其实未必是这个,但宁可错杀。
时间一长,大家松了些。孩子脸上的愁容也少了。某天放学,主动撩起裤子:“妈你看,淡了!”真的,原来的鲜红变成了浅褐,边缘模糊,像快消失的记号。
奶奶又说话了:“我说绿豆汤有用吧。”妈妈笑了,没反驳。反正无害,喝就喝吧。
其实这病,很多时候就是等.等身体自己调回去。药只是辅助,核心是休息 忌口 监测!不能熬夜,不能累,情绪也别大起大落。小孩不懂这些,全靠大人盯。
也有同班小孩得过.听说好了以后半年没复发,后来春游爬山,吃了烧烤,当晚腿上又冒点。家长吓得够呛,再去查,还好没事。可能是巧合,也可能真跟饮食有关。没人说得清。
医学上,这叫“自限性疾病”。意思是,大多数情况下,它自己会停,会好。但“大多数”这三个字,听着就不踏实。谁也不知道自己落在哪一筐里。
日常变得小心翼翼。衣服穿够,别着凉。空调不敢直吹。运动只准散步......连洗澡水温都试了又试,怕太热刺激皮肤。
两个月后,红点彻底没了.复查尿三次正常。医生说可以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海鲜?先从一点点虾皮开始。**加回一个。牛肉?再等等。
孩子终于吃上了久违的煎蛋。咬一口,说香。妈妈看着,眼眶有点热。
这病不致命,可折磨人......看不见敌人,却处处提防。像是和身体在谈判:你别闹了,我听话还不行吗?
后来小区里有个妈妈问起,该怎么预防?说实话,不知道!只能说,留意换季,别太劳累了,发现红点早点看.别的,真给不出保证。
生活回到原样。只是家里药盒里,还留着半瓶没吃完的药。没扔。万一呢?
早点发现,及时治疗。 多了解“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红点”的相关知识。 愿你走路有劲,精神头儿足,一年比一年壮实。 健康生活贵在坚持。 小提醒:每周出门走走,呼吸点新鲜空气,挺好的。
2025-09-28 0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