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嗡嗡响,有时候还疼得睡不着。水进去了,拔不出来那种感觉——中耳炎穿孔,说白了就是鼓膜破了个洞。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真摊上自己身上,谁都不好受.
医院一查,医生拿个小灯照,嗯,穿孔了.有人吓一跳,以为要动刀子,其实不一定。小的穿孔,它自己能长好.关键是别让耳朵进水,洗澡洗头都得小心,棉花沾点凡士林塞外耳道口,挡一下。不能掏,不能掏,越掏越糟。
用药方面,滴耳液常见.可得注意——如果耳朵还在流脓,有些药不能随便用。得先清理干净,医生处理过再滴.乱滴可能伤听力,尤其是含酒精或刺激性强的.抗生素有时候要用,口服也好,滴液也罢,得看情况。发炎重,发烧了,那就得系统用几天。
有段时间耳朵出水,黄的 带点血丝,闻着还有味儿。这是感染没控制住。这时候光靠滴药不够,得配合全身用药。消炎得彻底,不然反反复复,鼓膜老是湿哒哒的,长不上。
但也不是所有穿孔都能自愈。两三个月过去,复查还是有个小洞,听东西有点闷,像隔着层布。这种就得考虑别的办法。有的地方做鼓膜修补,微创手术,叫鼓室成形。过程不算复杂,恢复期也不算太长。不过得等耳朵完全干爽,炎症彻底消停了才能做。
小孩也常得这个病。腺样体肥大,鼻咽部堵,中耳通气不好,积液久了就发炎,鼓膜压力大,啪,破了。孩子不会说耳朵疼,只是一直抓耳朵,晚上哭闹,吃饭没胃口。家长发现孩子看电视总把声音调大,说话声音也变大,可能就是听力受影响了。
治疗孩子更得谨慎.滴耳液得选温和的,剂量也得严格按体重来!不能图快猛用药。有些地方习惯打针,其实多数情况下口服足够。关键是随访,定期回医院看看鼓膜恢复没。
生活上也有讲究。抽烟的人好戒,二手烟对耳朵恢复特别不利.空气污浊,鼻腔老是堵,耳朵更难通。天气变化大,忽冷忽热,容易感冒,一感冒耳朵就闷胀,这时候别坐飞机,气压一变,鼓膜压力差更大,可能加重穿孔.
游泳?暂停吧。除非戴专用耳塞,不然水进去,细菌跟着进来,前功尽弃。洗澡也是,低头洗头时侧着头,动作慢点。有些人图方便用棉签掏,这习惯得改。耳道自己会排分泌物,你一掏反而推得更深,还可能划伤。
恢复期间听力下降正常!别慌......等鼓膜慢慢愈合,声音又清楚起来。但要是长期不清,耳朵一直堵,得警惕有没有胆脂瘤之类并发症。虽然少见,但拖久了真有可能。
中医也有法子.有些用草药熏蒸,或者针灸辅助。效果因人而异,不能替代正规治疗.偏方乱试风险高,比如往耳朵里倒油 塞蒜,听着玄乎,实则可能引发更严重感染。
饮食清淡些。辛辣刺激少吃,喝酒更要避免。身体在修复,得给它好环境。睡眠充足,免疫力上来,伤口才长得快!
突然想起一个病例,四十多岁男人,常年耳朵不适,检查才发现穿孔多年没治。一边听力几乎没了,另一侧也开始受影响!这种拖出来的后果,补都补不回来。早发现早处理,别等。
也不是每个穿孔都非得补。有些人一辈子小穿孔,只要耳朵不发炎,听力损失不大,也能正常生活。关键在于稳定,别反复感染。
复查很重要。一次两次看不出变化,三五次下来,医生才知道趋势。该保守治疗继续保守,该手术及时安排.
最后一点,情绪别太紧绷......耳朵问题容易让人焦虑,总觉得听不清,跟人交流费劲。理解这种感受,但过度担心反而影响休息,不利于恢复。
穿孔不是绝症。处理得当,大多数人都能恢复正常生活.怕就怕不当回事,流水了不管,疼一阵又好了,好了又犯.循环下去,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记住几个字:别进水 别掏耳 按时复查 遵医嘱用药。剩下的,交给时间。
,你也别忘了多了解“中耳炎穿孔如何治疗”相关的知识,给自己的健康多点关注。祝你每天精神好,身体棒,吃饭香,睡得稳,少熬夜,多运动,健康一直陪着你。健康小贴士:每天一杯温水,帮身体排毒,还能养生。
2025-09-25 16: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