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刚上初中。个子窜得快,人瘦,背书包总歪着一边肩膀......洗澡的时候,低头看见那儿有点不一样。别的**好像……也不是都一样。没人说,但心里记了事。
包皮。这个词是从体育课 locker room 里飘来的。谁笑了一声,谁撩了下衣服,话像水珠乱溅。“你呢?”有人问,语气轻得像拍球时弹起的灰。没回答。转身冲进淋浴间,热水哗啦啦,耳朵还是红的.
其实不疼。也不痒。就是有时候觉得,洗不太干净。尤其夏天,出汗多,内裤黏着,不舒服。翻一翻?试过一次,有点紧,不敢用力。网上搜过,图片一闪就关掉,心跳快得像被老师点名。
家里没人提这事。爸爸抽烟,坐在阳台小凳上,烟灰一抖一抖。想开口,话到嘴边变成:“爸,作业写完了。”算了。妈妈倒是细心,洗衣时会问:“换下来的内衣怎么一股味?”脸立刻烧起来,支吾说运动太猛。其实……可能真该好好洗。
学校发过健康手册。薄薄一本,插图模糊。有一页画着男性的下体,线条僵硬,像生物课挂图。文字写着“青春期发育”、“注意清洁”、“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什么叫异常?包住就算吗?还是非得裂开、流脓、肿得像馒头才算?
同学阿杰去年做了个小手术。他不说,是听别人嚼舌根才知道的。说是“割了”,恢复期不能上体育课!回来后穿宽松短裤,走路姿势也没变。问他疼不疼,他耸肩:“麻了,不知道。醒来发现包着纱布,像裹了创可贴。”
医院……去过两次。一次是感冒,一次是摔破膝盖。泌尿科在几楼?挂号要选哪个科?站在大厅看电子屏,密密麻麻的名字,眼花。最后只拿了张全身检查单,心电图、抽血 胸透,全做了,就是没提那地方。
医生如果问“什么时候做的”、“有没有发炎”、“翻得动吗”,怎么答?说“从小就这样”?还是“最近才发现”?怕被当成大问题,也怕被当成没事找事......一句“正常”能让人安心,一句“建议处理”又压得喘不过气。
有些孩子早就做了。小学六年级,家长带着去,说是“预防感染”。有些十六七才动刀,嫌麻烦,拖着.听说南方某些地方,新生儿就割了,跟打疫苗似的。北方这边,多数沉默着,等它自己“开窍”。
翻书看到一句话:包茎和包皮过长不是病,但可能带来隐患。隐患?像藏污纳垢,细菌窝着,时间久了,可能尿道炎,也可能影响发育.但“可能”二字太虚,像天边云,看得见摸不着。
也有说法:青春期激素变化,多数会自然退缩。等等看?可等的结果是什么?继续闷着?还是某天突然翻开,一切顺畅?没人给准信儿。
洗澡时又试了一次。温水泡软了皮,轻轻往上推。有点疼,像拉扯一根旧橡皮筋。勉强露出一点头,粉红,湿漉漉.赶紧松手,皮又滑回去。算不算“能翻”?不清楚。只知道过程别扭,像解不开的鞋带。
班里有个转学生,说话带外地口音,体育课从不脱裤子冲凉.老师问,他说“习惯穿内裤洗”。大家笑他封建。但他眼神冷,没人再追问。后来听说他做过手术,恢复不好,有点粘连。每次复查,父母请假陪去。
这种事,没法投票。不能举手问:“谁包皮长?举手!”教室不会有人动。哪怕真有一半人需要帮助,也都埋着头,假装系鞋带。
亲戚家表哥二十一,喝酒吹牛时提起:“早割了清爽。”问他后悔不,摇头:“晚割不如早割。反正以后也得弄,趁小不怕。”可十三岁算小吗?还是已经“拖不得”?
查资料看到“包皮环切术”,几分钟完事,门诊做。但想到刀、钳子、线缝或用钉,胃就抽。更怕的是术后护理——每天擦药、不能剧烈运动、避免勃起……最后一句看得脸发烫。怎么控制?梦里都不一定管得住。
也有说激光的,据说出血少。还有说用一次性套环,像扎袋口,等坏死脱落。听着玄乎,真敢往那儿套?
最烦的是羞耻感。明明身体一部分,却比隐私还私。问父母?怕他们觉得“你怎么现在才说”;问医生?怕被当成异类;问同龄人?谁先开口谁像怪胎。
可它就在那儿......每天穿着校服走来走去,心里藏着个说不出的小秘密.不是恋爱,不是成绩,是身体本身在提醒:你长大了,有些事得面对。
有时候想,要是女生就好了。她们的问题,至少能和闺蜜嘀咕。月经 痘痘 胸发育……都能聊。男孩呢?蛋疼都不能说出口。
但也不是天天纠结.打球、打游戏 考试 追星,日子照样过。只是某个安静的晚上,洗澡时蒸汽弥漫,镜子模糊,看着自己,会突然停一下。
也许……去看看?不做手术。就问问。医生见多了,不会笑话。挂号时写“泌尿外科”,字写小点,混在一堆病历里。进去就说:“我孩子……哦不,是我。”声音低,但说出来了......
或者让妈陪着。她不懂术语,但会认真听医生讲。然后回家商量。不急着决定。看看 听听 想想。
反正十三岁,不算早,也不算晚。身体在变,想法也在变。有些事,拖着会自己好;有些,得主动伸手解决。
热水快凉了......关水,擦干,穿衣服。明天还得上学。作业还没写完。但今天,至少心里那块石头,松了一角。
早点发现,早点治疗。 多了解“13岁男孩包皮”的知识,心里更有底。 吃得好,睡得香,身体才棒。 心情好,日子才顺。 动一动,出点汗,健康自然来。
2025-09-25 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