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听名字就知道这咳嗽不是一天两天能好的.中医里头,这病叫“顿咳”,也有地方叫“鹭鸶咳”,听着就挺形象的,咳起来一阵一阵的,喘不上气,脸红脖子粗,有时候咳得连饭都吃不下.小孩最容易中招,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小朋友,咳得那叫一个惨,家长看着都心疼.
从中医角度看,百日咳不外乎是外感风邪、内有痰热,内外合邪,肺气失宣。一开始像感冒,流鼻涕、打喷嚏、轻微发热,接着就开始咳,咳得越来越重,咳一阵子之后,还可能“回气”时发出“鸡鸣样”的声音。这病程长,拖个几十天、上百天都有可能,才叫百日咳。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百日咳也得分阶段来看.初期,也就是外感阶段,风邪犯肺,这时候咳嗽刚开始,干咳、咽痒、鼻塞 微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治疗上以疏风宣肺为主,常用桑菊饮或者止嗽散加减......桑叶 菊花、连翘这些药,清热疏风,配合桔梗、紫菀、百部止咳化痰,效果还不错。
咳得厉害了,进入中期,这时候痰热壅肺,咳得一阵一阵的,痰多、黏稠,甚至咳出呕吐,脸色发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时候重点是清热化痰 降气止咳。常用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麻黄、杏仁宣肺平喘,石膏清热,葶苈子泻痰,大枣护胃......这个阶段咳得最凶,孩子一咳能咳十几声,中间喘不上气来,看着特别吓人。
后期呢,肺气已经伤了,久咳伤阴,咳声无力,痰少,孩子精神差,面色苍白,舌红少苔,脉细弱!这时候要养阴润肺、益气止咳.用沙参麦冬汤或百合固金汤加减。沙参、麦冬、百合、玉竹这些药,养阴润燥,配合五味子收敛肺气,黄芪益气,慢慢把肺气补回来......
不过,中医看病,不能光看症状,还要看体质。有的孩子平时就爱感冒,肺气虚,咳起来更难好;有的孩子脾胃不好,痰湿重,咳起来痰多黏稠;还有的孩子阴虚火旺,咳起来嗓子干疼,痰少难咳。这些都得辨证清楚,药才对症。
另外呢,饮食调养也很重要。百日咳期间,忌食辛辣 油腻、甜食、生冷的东西,这些都会助痰生火,加重咳嗽.建议吃点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山药汤、梨水 百合粥,润肺养阴。还可以用川贝炖梨、百合炖猪肺,这些食疗方子,温和又有效。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中医治疗百日咳有它的一套,但也不能忽视现代医学的手段。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尤其是对婴幼儿来说,严重时可能引发肺炎、脑病,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孩子咳得厉害,尤其是出现呼吸困难、咳血、意识模糊等情况,还是得及时就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更稳妥。
中医辨证百日咳,讲究一个“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同样是百日咳,有的孩子用桑菊饮几天就好了,有的孩子用麻杏石甘汤反而咳得更厉害,这就是体质不同、病机不同,用药也得跟着变。医生得仔细观察,随时调方,不能死搬硬套。
其实,中医看病最怕的就是“一刀切”。你不能说所有百日咳都是肺热,也不能一上来就清热解毒......有的孩子一开始是风寒,误用了寒凉药,反而咳得更重;有的孩子是虚实夹杂,一边咳一边气短乏力,这时候补泻要结合,不能一味攻邪,也不能单纯扶正.
说到底,百日咳虽然是老病,但治疗起来也得讲究方法。中医讲“治病必求于本”,找到咳嗽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百日咳的病位在肺,但跟脾 肾也有关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气之根。咳得久了,肺气虚,肾不纳气,咳起来就更难止。
,中医治百日咳,不是光止咳,而是调理整体的脏腑功能。比如用五味子收敛肺气,黄芪补肺气,党参健脾益气,山茱萸补肾纳气,这些都是在调整体的机能。再加上止咳化痰的药,标本兼治,才能真正见效。
百日咳这病,中医有中医的思路,辨证论治是关键。但也不能忽视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对小孩来说,病情变化快,家长得多留心。咳嗽时间长了,不仅影响吃饭睡觉,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中医调理虽好,但也得看时机,该用药时还得用药,别耽误了病情......
咳了快一个月了,百日咳的可能性就大了.这时候别硬扛,该看医生还得看,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关键是找对方法.咳嗽这事儿,谁没经历过?但咳得厉害了,真不是小事!
希望上面的介绍能帮到大家。每天泡个热水澡,放松肌肉,对身体好,也能减压。健康小提醒:别熬夜,该休息时就休息。
2025-09-24 2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