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毒得很,晒得柏油路都软了。小孩在院子里跑两圈,脸红得像番茄,喘气急,嘴唇干裂,妈妈一开始没当回事,以为就是热的,拿湿毛巾擦擦,喂点水。可孩子突然说头疼,接着就发起烧来,体温计一量,三十九度多。
这哪是普通发烧!中暑引起的,身体散热系统乱套了。小孩不像大人,体温调节差,汗腺发育不全,太阳底下待久了,热量散不出去,体内像个小火炉,越烧越旺。有的家长还傻乎乎地给孩子盖被子,说是“发汗好得快”,结果越捂越糟,体温蹭蹭往上蹿。
记得有个邻居家的小孩,去年夏天也是这样。下午三点还在小区滑梯上玩,没人管,奶奶打麻将去了。等发现时,孩子已经瘫在地上,脸色发白,嘴唇发紫,叫也不应。送医院抢救,医生说是重度中暑,差点出事。后来听说那几天空调坏了,屋里闷得像蒸笼,孩子白天活动,晚上也没法降温,积累下来的热,一下子爆发了。
小孩中暑发烧,不能拖。一看不对劲,就得赶紧处理。先移到阴凉地方,脱掉外衣,用凉水擦脖子 腋下 大腿根——这些地方血管靠近皮肤,降温快。千万别用冰块直接敷,太刺激,反而让身体更紧张。扇风也行,但别对着头猛吹。
喝水很重要,但不能一口气灌太多。淡盐水好,或者家里熬的绿豆汤,放一点点盐,补电解质。要是孩子恶心 想吐,那就小口小口喂,一次几勺,隔几分钟再来。有些家长图省事,给孩子喝冰镇饮料,一听可乐下去,肚子疼不说,还可能引发抽搐。
有次看见一个爸爸,孩子发烧到四十度,他急得不行,拿白酒给孩子擦身。这方法老一辈传下来,说是“酒精挥发带走热量”。可小孩皮肤嫩,酒精吸收快,容易中毒。尤其婴幼儿,肝脏代谢能力弱,搞不好会昏迷。这种土办法,听着有道理,其实风险大.
退烧药也不能乱吃。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些,确实能退烧,但中暑引起的发烧,根源是体温调节失常,不是感染.光靠药压温度,治标不治本......而且啊孩子要是已经脱水,药物代谢负担加重,伤肝伤肾。在医生指导下用,不能自己拍脑袋决定。
医院里常见的情况是,家长等孩子抽搐了才送医。其实前兆早就有:精神萎靡、说话没力气、皮肤滚烫但不出汗 呼吸变快。有的孩子还会烦躁不安,哭闹不止,跟平时完全不一样。这时候就要警惕了,别等倒下才反应过来。
预防比什么都重要。夏天尽量避开十点到四点出门,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孩子。推车要有遮阳棚,帽子要宽边的,防晒霜也得涂,别嫌麻烦.家里开空调,温度别低于二十六度,忽冷忽热更容易出问题。风扇别对着人吹,搅动空气就行!
饮食上,多吃瓜果,西瓜、黄瓜 冬瓜,水分足!少吃油腻和高蛋白食物,消化起来产热多。晚饭别做太晚,吃完就睡,身体散热慢。睡前可以洗个温水澡,别用冷水,会刺激血管收缩。
有时候你以为孩子只是懒,不想动,其实是身体在报警。一个平时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安静下来,坐在角落不动,眼神呆滞,大概率是不舒服了。这时候别责备,先摸摸额头,看看有没有发热。
中暑发烧恢复后,也别马上让他疯玩。身体需要时间修复,一般得休息一两天。有些孩子退烧后还是没胃口,可以煮点小米粥,加点山药,温和养胃.别逼着吃饭,饿一顿没关系,关键是补充水分和休息。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忽略:衣服材质。化纤面料不透气,贴在身上像塑料膜,汗排不出去.纯棉 麻料好,宽松为主。婴儿连体衣也要选透气的,领口别勒得太紧.
最怕的是连续高温天。今年夏天特别长,热浪一波接一波,人都麻木了。可小孩扛不住!每天得盯天气预报,湿度高的时候,哪怕温度没到四十度,也容易中暑。因为湿气重,汗蒸发不了,身体没法散热。
以前农村有种说法:“热煞小孩”,意思就是小孩子最容易被热伤......现在条件好了,家家有空调,可问题反而多了。有的家庭舍不得开,怕费电;有的怕孩子吹空调感冒,宁可热着;还有的开着空调,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反倒憋出毛病来。
啊,别迷信经验。老法子不一定靠谱,新条件也得合理用。关键是要观察孩子状态,别等到严重了才着急。发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发烧。
中暑引发的发烧,来得猛,变化快。处理及时,一般两三天就好......要是耽误了,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留下后遗症。不是吓唬人,真有过这样的例子。
夏天带孩子,心要细一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太阳底下多一分钟,风险就多一分.宁愿他少玩会儿,别在风口上逞强.
看了上面的“夏季小孩中暑发烧”,希望你能天天有个好心情。别让小事影响你的情绪,心情好了,身体也会轻松不少!健康小提醒:记得按时吃饭,别饿着胃哦。
2025-09-24 12: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