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泌物中耳炎,这病听起来有点绕口,但其实不少见.简单说,就是中耳里积了液体,不是细菌感染的那种急性中耳炎,而是那种黏糊糊的 不容易流出来的分泌物!很多家长可能一开始没太在意,以为孩子只是感冒没好利索,但其实问题可能出在耳朵里。
孩子小的时候,耳朵和鼻子之间的通道——也就是咽鼓管,比较短也比较平,鼻子里的液体容易倒流到耳朵里。如果感冒了,鼻涕多,咽鼓管一堵,中耳的压力一变,液体就排不出去了。时间一长,这些液体在里面慢慢变浓,就成了分泌物中耳炎.孩子可能不会说耳朵闷,但会表现出听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看电视老调声音。有时候家长发现孩子说话晚,也可能是这个原因。
诊断这病,医生通常会用耳镜看看鼓膜有没有内陷,还会做听力测试,比如声导抗测听.如果鼓膜像“包子皮”一样塌陷,或者测试显示中耳压力低,那基本就能判断是分泌物中耳炎了!不过有时候孩子太小,不配合检查,医生也只能凭经验判断。
治疗方面,大多数情况下会先观察.因为有些孩子的中耳积液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内自己吸收掉.特别是刚感冒完,医生可能建议先等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好转。但要是积液时间太长,比如超过三个月,或者孩子听力明显受影响,那就得干预了。
常见的做法是用药物,比如抗过敏药 鼻喷激素,或者抗生素,不过这些药的效果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吃了有好转,有的却没什么反应.也有家长会问,能不能用滴耳液?其实中耳不是外耳道,滴耳液进不到中耳去,没用。还有一种说法是“吹鼻子”,比如捏着鼻子鼓气,想通过咽鼓管把液体“压”出去,但孩子太小的话,操作起来也不容易。
如果药物没效果,医生可能会建议做鼓膜置管手术!就是在鼓膜上放一个小管子,让中耳的液体能排出来,平衡压力.这手术在门诊就能做,时间不长,恢复也快.不过家长一听“手术”两个字,心里难免会打鼓,担心风险.其实这个手术在儿科挺常见,大多数孩子做完后听力都有改善.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手术。有些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咽鼓管发育好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关键是要定期复查,看看听力有没有变化。如果孩子老是反复发作,或者积液一直不退,那就要早点干预。
生活中,家长也可以注意一些细节。比如避免让孩子长时间躺着喝奶,这样容易让奶水流入咽鼓管;家里如果有人吸烟,戒掉或者不在孩子面前抽,烟雾会刺激鼻腔,加重分泌物问题;还有就是感冒期间要注意鼻腔清洁,可以用生理盐水喷鼻,帮助鼻腔排液......
不过话说回来,这病虽然常见,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一年得几次,有的几年都不见得有一次.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感冒后耳朵闷,就着急用药,其实有时候过度用药反而不好......听医生的建议,该观察观察,该治疗治疗,别自己乱来.
还有个问题是,有些孩子被误诊了!比如以为是听力问题,结果查来查去发现是中耳积液.如果孩子语言发育慢,或者听不见叫唤,别光想着是不是神经性听力损失,也得查查耳朵有没有积液。
分泌物中耳炎不算大病,但也不能忽视。它不像发烧那样症状明显,常常是“悄悄地来”,等家长发现时可能已经拖了一段时间。如果孩子最近老说听不清,或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带他去耳鼻喉科做个检查.别觉得孩子小听不懂,现在的检查手段已经很成熟了,哪怕孩子不太配合,也能通过一些方法判断中耳情况。
最后再说一句,这病不是吃点药就能马上好,有时候需要耐心观察。家长别太焦虑,也别一着急就要求医生开一堆药。孩子的身体有自己的调节能力,只要定期复查,一般都不会落下什么后遗症。
,希望你了解的“儿童分泌物中耳炎”内容能帮到你......每天都要好好吃饭,不挑食,营养均衡,身体才会更健康。健康小提示:多活动,出出汗,健康常相伴!
2025-09-22 2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