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尿还没撒完,脑子里突然蹦出个念头:该去查查了。拖了快两年,老婆没动静,家里人眼神越来越怪,自己心里也发毛。不是不想生,是不知道哪儿卡住了。男人嘛,面子薄,总觉得这事说不出口。可不说,问题不会自己跑掉.
检查?什么时候去?周一早上挤地铁的时候就想好,结果到了医院门口又转身走了.人多,排队,还得脱裤子,想想就尴尬。后来听说空腹,还得禁欲两三天。禁欲?开什么玩笑,都几个月没啥兴致了,还特意攒着?但医生说,精液分析得靠这个,不然数据不准。
有人劝我周末去,清静。可周末医生也休息啊,挂不上号。工作日请假又麻烦,领导脸色比天气还阴.最后挑了个周四上午,装病请了假,穿了条深色裤子,生怕路上漏出来——其实根本没那心思。
抽血倒是快,扎一下,两管子,胳膊酸半天。B超有点怪,躺那儿,裤子退到大腿根,医生拿着个冰凉的探头在下面滑来滑去。问能不能看到睾丸发育情况,医生头也不抬,“看着呢,别说话。” 我闭嘴,盯着天花板的裂缝,心想这玩意儿跟水管似的,真能通?
精液检查最要命。取样室小得转不开身,墙上贴张纸写着“保持安静”,角落里放本过期杂志,翻开来全是车模。没人教你怎么弄,全靠自己领悟。第1次没成功,手抖,想着不能失败,越想越紧张......第2次隔了三天再来,终于凑够量......交瓶子时不敢看护士眼睛,她倒淡定,接过就往里走,像收瓶矿泉水。
等结果的日子最难熬.白天装没事人,晚上翻手机,查“精子活力低怎么办” “少精症能治吗”。网页上一堆广告,说什么调理 古法 秘方,看了心更慌。其实医生早说了,先别乱吃东西,别信偏方,有些药反而伤身.
有次碰见老同学,聊起孩子,他孩子都会背诗了。我没接话,低头喝茶。他拍拍我肩膀,“现在医学发达,查清楚就好.” 听着是安慰,可怎么都觉得像同情.
其实检查项目不少。除了精液常规,还有激素六项,看体内睾酮 促黄体生成素这些指标。抽一次血不够,有时候得来回跑。甲状腺功能也查,说是跟生育有关联。谁想到脖子的事,还能影响下面?还有阴囊彩超,专门看有没有精索静脉曲张。那种病听着吓人,其实就是血管堵了,血回不去,蛋蛋温度高,精子活不了。
时间上,一般建议连续查两次,间隔一个月!为啥?因为精子生成周期差不多72天,你今天的问题,可能是三个月前埋下的雷。一次结果差,不代表没希望。可谁有耐心等一个月再查一遍?心急的人恨不得当天出结论。
也有例外。要是之前有过腮腺炎并发症,或者小时候得过疝气手术,可能早就伤了根。这种人,一查就是硬伤。但更多是不明原因——各项指标都边边上,说有问题吧不算,说正常吧又怀不上。
朋友说他查的时候医生让他先禁欲五天.另一个说三天就行.到底几天?不同医院说法不一。有的说三到七天,太短了数量不够,太长了活力下降。自己拿捏,像做饭火候,凭感觉。
过程断断续续,前后花了小两个月。中间有一次结果出来,A级精子才1%,心直接沉底。后来医生解释,单次数据波动大,结合其他项看,不算最糟。开了点维生素,让三个月后再复查。没给猛药,也没打包票。
最烦的是复查前又要禁欲。生活像被按了暂停键,连夫妻生活都成了任务。老婆也开始焦虑,问我是不是她的问题。我说别瞎想,咱俩一起查。她去做输卵管造影那天,我在外面抽烟,一根接一根。
其实男科门诊里人不少。看起来普普通通,西装领带,坐在那儿翻手机。没人说话,空气闷得很。有个大叔带着孩子来,小声嘀咕:“年纪不小了,早点弄明白。” 那孩子低着头,手指抠椅子缝。
查完了,不一定有答案。有些人指标正常,还是不育。有些轻度异常,反倒自然怀孕了.医学不是数学题,没有标准解。你能做的,就是一步步走完流程,别跳步,别偷懒。
后来我懂了,这事拖不得。越晚查,越被动。身体每年都在变,精子质量逐年下滑,尤其过了三十五。你以为还能等,其实时间早就开始倒计时......
现在回想,最不该的是羞耻。生不出孩子,又不是犯了罪。可社会风气摆在那儿,男人就得扛事,一出问题就被默认是你不行.于是躲,拖,假装不在乎。直到某天发现,不只是你一个人在等一个结果。
啊,想查就去。别挑日子,别等“合适时机”。医院不会笑话你,医生见得多了。真正笑你的人,根本不了解这背后的煎熬。
裤子穿上,走出诊室,阳光刺眼。手机响了,是老婆问:“怎么样?” 我顿了下,说:“还得再查一次。” 她嗯了一声,没多问。我知道她在等,我也在等。等一个说得清的答案,等一个能往前走的机会。
这就是今天关于“男性不育检查的时间”的内容。看完记得别总坐着,多起身走动走动。活动活动身体,血液循环更顺畅,整个人都会轻松不少。健康小贴士:每天坚持刷牙漱口,口腔干净,心情也更舒畅。
2025-09-22 18: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