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头那儿红了,还痒。有时候碰一下就疼,洗澡都不敢使劲搓。一开始以为是上火,喝了几天凉茶,没用。后来发现边上有点白白的 像奶酪一样的东西,抠掉之后更红。这下慌了,赶紧去医院。
医生看了一眼,说可能是念珠菌。抽了点分泌物去化验。等结果那两天心里直打鼓.以前总觉得这种病是女人才会得的,怎么自己也摊上了?其实男的也会感染,尤其是包皮过长的,潮湿闷热,真菌最喜欢这种环境。
结果出来还真是念珠菌阳性。医生开了药膏,还有口服的抗真菌药。叮嘱别喝酒,少吃甜食,内裤要天天换,烫洗。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麻烦。比如甜食——谁能戒得了奶茶?可一喝,症状立马加重,真是半点不含糊。
用了大概一周,红肿消了些,但晚上还是有点痒。忍不住挠,越挠越严重。有天半夜睡不着,干脆坐起来查资料!网上说法五花八门,有的说割包皮,不然治不好;有的说擦药就行,不用动刀!看得人头晕。
其实吧,不是每个人都得割。有些人包皮能翻上去,清洁到位,用药后也能控制住。但要是反复发作,一年三四次,那就得考虑手术了。我有个朋友就是,反反复复,最后切了,果然再没犯过。
说到复发,这才是最烦人的。好了两个月,一熬夜加个班,或者跟朋友吃顿火锅,喝两杯啤酒,马上又开始发红。免疫力一低,真菌就冒头。身体真是诚实,骗不了人。
治疗期间最尴尬的是亲密关系。不能同房,一接触对方也容易被传染。女方可能会得阴道炎,反过来又传回来,来回折腾。医生建议伴侣也一起查,哪怕没症状。很多人觉得“我没事儿”,结果成了隐性传染源。
穿衣服也有讲究。紧身牛仔裤看着帅,可穿上一天,底下湿漉漉的,等于给真菌建了个温床。换成宽松棉质内裤,透气多了。夏天尤其要注意,出汗多,不及时清理,味道都出来了。
药物方面,克霉唑 咪康唑这些外用药膏挺常见。涂上去凉凉的,几分钟就不那么痒了。但不能图快,刚好转就停药。一般得用够两周,哪怕症状没了也得坚持。不然表面好了,里面真菌还在,迟早卷土重来.
也有偏方,比如用醋洗 盐水泡。试过一次,疼得直吸气,效果也没见好。还是老老实实用药靠谱。别自己瞎折腾,越搞越糟。
生活节奏乱的人特别容易中招。加班到凌晨,吃饭不规律,烟酒不断,身体扛不住。念珠菌本来就在人体里存在,属于条件致病菌.平时没事,一有机会就作乱.它不挑地方,口腔 肠道 皮肤都能长,龟头只是其中一个出口。
有段时间工作压力大,连续失眠,那阵子几乎每个月都复发。后来调整作息,十一点前躺下,尽量不吃宵夜,情况才慢慢稳定。身体这东西,你对它好一点,它就给你省心。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糖尿病。血糖高的人特别容易得这类感染......糖分从尿里排,尿液沾在包皮里,真菌当食堂了.如果有反复感染的情况,查查血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至少排除一下。
个人卫生习惯也很关键。不是说天天洗就行,得洗干净。包皮垢藏在里面,清水冲不净.得翻开轻轻洗,动作要轻,别弄破皮肤。洗完擦干,保持干燥。潮湿是真菌的老窝。
有些人不好意思去医院,自己去药店买药膏抹。短期可能压住症状,但根儿没除。时间一长,真菌还可能产生耐药性.下次再治,药都不灵了。
医院检查其实不复杂,取点分泌物,显微镜下一瞧,有没有菌丝一看就知道。费用也不贵。比起自己瞎治耽误时间,不如早点搞清楚。
,这病不算严重,但烦人.像个小麻烦精,总在你不注意的时候跳出来。关键还是预防。生活习惯调好了,复发几率大大降低.身体是你自己的,别等出问题才后悔。
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红肿都是念珠菌.过敏 疱疹 梅毒早期也可能类似。千万别自己诊断.有一次我同事以为是念珠菌,自己用药,结果越用越厉害,最后查出来是梅毒。吓人吧?有异常,该看医生就得去.
现在好了很多。按时吃药,注意清洁,甜食限量,酒也少碰。生活规律了,连精神头都比以前足.有时候想想,这场病也算提醒——身体发出信号时,别装听不见。
偶尔还是会担心,会不会哪天又来了?但不怕了。知道怎么应对,也知道源头在哪。比起盲目害怕,明白更重要.
,希望“念珠菌性龟头炎研究”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平时记得多吃点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身体好了,就不容易生病.健康小提示:饮食要搭配合理,营养均衡才更健康。
2025-09-22 11: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