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人就容易烦躁.空调开太低,出门五分钟汗流浃背。有些人喝口水都上火,嘴角起泡,喉咙痛,眼睛发干。你说这算不算体质问题?可能吧。但也不全是.环境 饮食 作息,全掺和在一起,像一锅煮糊的粥,分不清哪块先糊。
我表姐就是这样。每年夏天必中暑一次,轻则头晕恶心,重则直接躺平送医院。她爱吃辣,火锅烧烤轮着来,早上豆浆油条,中午麻辣烫,晚上再来顿小炒肉加冰啤酒。她说吃得爽,可身体不买账。有回在地铁站等车,站了不到十分钟,眼前一黑,差点栽下去。旁边人扶她坐下,扇风递水,缓了好一阵才缓过来!
上火这词儿,中医讲得多。心火 肝火 胃火,名堂一堆。西医可能叫炎症反应,或者内分泌失调。但老百姓不管这些,嘴里长泡,牙龈肿,大便干结,就是上火。于是各种凉茶铺子遍地开花,黄振龙 黎恩、邓老……名字记不住,但味道都差不多,苦得皱眉,喝完还得舔瓶口那点甜味.
可问题是,凉茶真管用吗?有人说管,一喝就好;有人喝了反而更难受......我邻居阿叔信这个,每天早晚一杯,雷打不动。结果去年查出肾有问题,医生说别乱喝那些草药水。他不服气:“我一直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行了?”没人回答他。有些东西,见效慢,伤害也慢,等察觉时,已经绕不回来了。
中暑呢?更是防不胜防!工地上的老李,五十多岁,皮肤晒得像树皮.他说自己“扛得住”,从来不带水壶,渴了就忍着。有天下午收工前,突然倒下,浑身滚烫,送到医院抢救。命是保住了,但脑子有点迟钝了,说话不利索。他老婆哭着说:“早劝他慢点干,少晒会儿,偏不听。”
其实中暑不是一下子来的。先是头昏,然后恶心,接着体温飙升,意识模糊.身体在报警,可很多人当耳旁风。特别是那些觉得“我身体好”的人,最危险。你以为你在硬撑,其实是透支。就像手机电量只剩3%,你还开着游戏直播,能撑多久?
还有种情况,办公室里吹空调吹到颈椎疼,一出门又被太阳烤得眼花。冷热交替,身体调节不过来。**事小陈就常抱怨:“上午冷得穿外套,中午热得脱T恤,晚上回家脸通红,睡不着。”她开始失眠,脸上冒痘,月经也不准了。去看了几次中医,说是“阴阳失调”。开了些药,吃了几天,好了点,停药又反弹。
饮食这块,真是个坑。现在外卖太多,重油重盐,一顿饭下来,钠摄入超标两倍不止。再加上熬夜刷手机,生物钟乱成一团。肝脏晚上该排毒的时候你在吃炸鸡,它怎么办?只能硬扛。久而久之,嘴巴破 眼睛红 脾气暴躁,全来了。
也不是没人注意。小区里有对老夫妻,生活规律得很。早上六点起床散步,回来煮绿豆汤,配点清淡小菜。中午午睡半小时,晚饭不吃主食,只喝粥或汤。他们从不喝凉茶,也不乱吃药。问他们秘诀,老头笑笑:“没啥秘诀,就是别作。”
话是这么说,可现代人谁能不“作”?工作压力大,情绪压着,烟酒解闷,熬夜加班,吃饭靠外卖。你让他清淡饮食?可以。让他早睡?难.让他别生气?更难......火气不是凭空来的,是日子一点点堆出来的。
我也试过调整。有一阵坚持喝水代替饮料,水果当零食,晚上十点半上床.确实感觉舒服,口气清新,排便顺畅,连皮肤都亮了些!但没撑过一个月,项目赶进度,连续一周熬夜,三餐不定,老毛病全回来了。嘴边起泡,眼睛布满血丝,走路像踩棉花。
到底,这不是单靠“喝点什么”就能解决的事。生活方式才是根。可改变生活方式,比治症状难多了。谁都知道该早睡,可一到晚上,手机一拿,时间就没了。谁都知道该少吃油腻,可朋友一约,火锅一涮,理智飞了。
有时候想想,人真奇怪。宁愿花几百块买保健品,也不愿早睡一个小时;宁愿排队挂专家号,也不愿把晚饭换成一碗青菜粥.我们总想找个捷径,但身体它不走捷径!它记得你每一顿宵夜,每一次熬夜,每一场发怒。
夏天还会再来。高温预警年年有,新闻里总能看到中暑送医的消息。有人提醒要补水,要避阳,要通风。道理都懂......可真正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前几天路过药店,看见一个年轻人在买藿香正气水.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说:“预防一下,明天户外活动。”我点点头,没多说.心里想,要是他也能顺便带瓶温水,少吃点辣,早点回家,或许根本不用喝这玩意儿。
火气不是敌人,它是信号。告诉你该歇一歇了。中暑也不是偶然,是身体喊救命。听不见的人,总会付出代价。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倒下。有些人看着不讲究,活得也挺久。但这不代表他们没事。只是问题还没爆发。就像那辆常年不保养的车,现在还能跑,不代表它不会在路上抛锚。
话说回来,我昨天又吃了顿烧烤。朋友请客,推不掉。配上冰啤酒,确实爽.半夜醒来,喉咙干得像砂纸,摸出水杯猛灌两口。心想:下次一定注意.
谁知道有没有下次!
,大家注意预防。多了解“容易上火容易中暑”的知识。愿你每天都能吃得好 睡得香,精神满满。坚持锻炼,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健康小提示:心怀感恩,生活更幸福。
2025-09-22 11: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