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好几家医院能看子宫肌瘤,像三甲医院妇科,设备比较全,医生经验也多。不过具体选哪家,还得看个人情况,比如病情轻重、离家远近 排队时间这些因素。
名称 | 科室 | 简介 |
国内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呼吸科 普通内科 消化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心血管科 感染科 血液科 普通外科 胸外科 神经脑外科 泌尿科 心外科 血管科 乳腺科 肝胆科 妇产科 内科 神经内科 外科 骨科 新生儿科 营养保健科 耳鼻喉科 眼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眼科 口腔科 皮肤科 中医科 精神心理 整形科 美容 | 国内医学科学院(下称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的国家 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下称校)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重点医学院校......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对院校的发展十分关心支持。江泽民主席1997年亲笔为院校题写了“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院校训;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对院校发展寄予了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温家宝总理指出:“协和具有办学的有利条件和优良的教学传统,应该办好,也一定能够办好,办出协和的特色,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
北京大学第3医院 | 北京大学第3医院(简称“北医三院” )始建于1958年,是卫生部部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在职职工2331人,开放床位1284张。医院设有34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拥有28个博士点、1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在岗博士生导师47人,中科院院士1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1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 妇产科 产科 生殖医学科 计划生育 内科 新生儿科 男科 中医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幼保健院创建于1959年6月,其前身是直属中央卫生部的北京妇幼保健实验院......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 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以诊治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为重点的国内出名的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我国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是首任院长。198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为围产保健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1999年更名为WHO母婴和妇女保健研究及培训中心,1992年成为我国首批符合国际标准的爱婴医院之一,1994年被首都医科大学批准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同年建立了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002年成为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博士生培养点,2005年首批通过技术准入,成立遗传诊断研究中心,北京市产前诊断中心。16次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
北京大学第1医院 | 北京大学第1医院(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 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北大医院前身为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属诊察所;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此后经历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1医院”。 近百年来,我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小儿科(1940) 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小儿神经专业(50年代)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 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引进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疗(1986)、第1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7) 胸腔镜手术(1992)、微创切口肺移植(2003)等,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子宫肌瘤是常见病,多数是良性的,有些人没症状,有人会月经量大、肚子胀、尿频之类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手术,还有微创!医生会根据肌瘤大小 位置、年龄、有没有生育计划来定方案.
有的医院可能排号紧张,有的可能专家号难挂。建议提前查查医院的妇科口碑,或者问问身边朋友有没有推荐。看病时带上以前的检查报告,方便医生判断.
有时候网上信息太多,反而容易乱,不如直接去医院挂号咨询,医生会告诉你下一步怎么做。别太紧张,子宫肌瘤多数可控,关键是早发现 早处理......
当然,也有人喜欢先在网上查资料,了解大概,这也可以,但别自己吓自己......网上说的不一定都准,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还是得听专业医生的诊断。
北京医疗资源多,选择也多,慢慢来,别急.
这就是“北京子宫肌瘤医院”这篇文章讲的内容。希望你每天都有好精神,走路带风,脸上挂着笑.坚持好习惯,健康自然会来找你。(小提醒:别老盯着屏幕,眼睛也得休息一下。)
2025-09-21 12: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