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外出一小时,回来就有点不对劲了。头昏昏的,太阳穴突突跳,喉咙发干,整个人像被抽了力气一样。我靠在沙发上,手搭在额头上试了试,烫得有点吓人。这哪是一小时啊,简直像在蒸笼里走了一圈。
空调开到26度,还是觉得热.风扇对着脸吹,可汗还是从脖子后面往下淌......我赶紧拿了瓶冰水,咕咚咕咚灌了几口,结果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叫。这下更难受了,脑袋更晕了,眼前有点发黑,坐起来都觉得晃。
我赶紧躺下,把腿抬高,想着是不是低血糖。但又不太像,因为心跳很快,胸口闷闷的。这时候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中暑了......平时总觉得中暑离自己很远,没想到今天居然轮到自己。
我赶紧翻出家里的藿香正气水,记得以前妈妈中暑时喝过这个.味道真冲,一口下去差点吐出来。但还是硬着头皮喝了半瓶,然后盖上毯子,让汗发出来。过了大概半小时,感觉好点了,头不那么晕了,心跳也稳了。但整个人还是虚的,没力气!
后来我查了查中暑的常识,才知道这还算轻的。中暑分三种: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我这应该算是轻度中暑,再拖下去可能会出现抽搐 昏迷,甚至更严重的情况。想想有点后怕,以后真得注意。
其实中暑不是小事。天气一热,特别是这种突然升温的时候,身体还没适应,稍微在外面待久点就容易出问题.尤其是中午,太阳最毒,紫外线最强,地表温度也高.我那天中午出门的时候,以为就一小时,穿得也不多,但还是中招了。
现在回想起来,出门前没做准备是大忌.第1,没喝水。出门前应该提前半小时喝点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补充体液.第2,没戴帽子。遮阳帽或者打伞都能有效减少头部受热。第3,穿的是短袖T恤,虽然凉快,但暴露面积太大,阳光直晒更容易脱水。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那天走得有点急。赶时间嘛,走得快,呼吸节奏乱了,身体产热也多。再加上空气闷热,湿度高,汗排不出去,体内的热量就散不出来,体温就上去了。
中暑的反应其实一开始是有信号的.比如头晕、恶心、乏力、口渴、心跳加快、皮肤发烫。这些症状如果能及时察觉,赶紧找个阴凉地方休息,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但如果继续待在高温环境里,症状就会加重,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抽搐 昏迷,这时候就得送医院了。
我后来问了朋友,他们也有类似经历。有人说自己在工地干活,中午没休息,结果直接倒下了。还有人说在户外跑步,跑着跑着眼前一黑,差点摔了。中暑这事儿,真不能掉以轻心。
其实预防中暑也没那么难。,避开高温时段外出。中午12点到下午3点,尽量别在外面待太久。如果出门,要戴帽子 打伞,穿浅色 透气的衣服。,注意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那时候身体已经有点脱水了。少量多次地喝,比一次性猛灌要好。
另外呢,饮食方面也可以调整。多吃点含钾、钠、镁的食物,比如香蕉、西瓜、橙汁、绿豆汤这些,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少吃油腻、辛辣的东西,容易上火。
还有一点,就是身体状态。如果前一天熬夜、疲劳 或者身体虚弱,就更容易中暑。因为身体调节能力下降,散热机制跟不上。夏天尤其要注意作息,别太熬夜!
我这次中暑虽然不算严重,但也给我敲了个警钟.以前总觉得“热一下没关系”,现在才知道,高温对身体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像我这样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突然在高温下活动,身体根本扛不住。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尤其是南方,动不动就三十多度。办公室有空调还好,但一旦出门,就容易中招。尤其是那些需要在户外工作的人,比如快递员 环卫工 建筑工人,他们的中暑风险更高。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单位也应该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其实现在很多人对中暑的认知还停留在“喝点水就好”的阶段,其实不然。中暑是一种急性热应激反应,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特别是老年人 儿童 慢性病患者,更容易中暑,而且啊恢复起来也慢。
如果身边有人中暑,第1时间要做的就是把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敷额头、腋下、大腿根等大血管处,帮助降温。补充水分,是淡盐水。如果症状严重,比如意识不清、抽搐 呕吐,就得赶紧送医院。
我自己这次算是侥幸,没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但以后出门一定会做好准备,带水、戴帽子、避开高温时段。也建议大家多了解一些中暑的知识,别等出了事才后悔。
说到底,夏天虽然阳光灿烂,但也暗藏危险.别小看那一小时的外出,别低估高温的威力.照顾好自己,才能安心过好每一天.
文章“中午外出一小时有点中暑”就介绍到这里啦!祝你身体棒棒的,小病小痛都绕着你走。每天动一动,出出汗,身子更轻快!健康小提示:早点睡,按时起,精神好,一整天都轻松!
2025-09-20 09: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