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一疼,饭都咽不下去。那种火烧火燎的感觉,像是吞了把辣椒面,喝水都像在受刑。急性咽炎发作的时候,谁碰谁知道。医院里人挤人,挂个点滴得排队等半天。护士拿着针头走过来,心里咯噔一下——这瓶里到底打的啥?
青霉素?头孢?还是别的什么玩意儿?医生写处方的时候一笔带过,根本看不清!有人说是消炎的,有人说是抗病毒的,还有人说要加点激素才退得快。其实吧,真没那么玄乎......常见的就是抗生素,比如头孢类,或者青霉素类.不过得先皮试,不然过敏休克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前见过一个小伙子,打青霉素前嫌麻烦不肯做皮试,结果刚推药就脸发白 喘不上气,差点出大事。
也有不用抗生素的。要是查血发现是病毒感染,那抗生素就没用。这时候可能上的是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点滴,像炎琥宁 痰热清这类。名字听着挺中医,但医院也常用.只是效果因人而异,有些人打了两天感觉没啥变化,换个方案反而好了。说到底,身体底子不一样,反应也不一样。
有时候还会加点地塞米松。小剂量,用来减轻咽喉肿胀。嗓子肿得厉害,呼吸都有点费劲,这时候用一点,确实能缓解.但不是人人都能用,血糖高的 胃不好的,用了可能惹麻烦。医生一般会掂量掂量再决定.
液体滴得慢悠悠的,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手背上的针眼有点胀,动都不敢动。旁边大爷一边输液一边嗑瓜子,看得人哭笑不得!这种时候,最怕遇到话多的大妈,上来就问你打的啥药,有没有效果,要不要推荐她也去开一瓶。其实药这东西,哪能随便照搬。人家好使的,你用了可能过敏。
饮食也得注意。辛辣的、油炸的,全都得忌口......可偏偏生病时就想吃点重口味的刺激一下胃口。朋友之前咽炎犯了,偷偷吃了顿火锅,结果当晚发烧,又回来重新打点滴。折腾一圈,时间花得更多。
休息也很关键。很多人打着点滴,手里还攥着手机刷视频,熬夜熬到凌晨.这样就算药再猛,恢复也慢。身体需要时间修复,免疫系统得干活,你不停给它添乱,等于一边补墙一边拆砖。
还有些人一不舒服就自己买药,听说哪个好使就冲去药店要同款。不行啊,静脉用药不是口服片,不能乱来。成分、配伍 浓度,差一点都不行。曾经有个人拿处方单让小诊所照着配,结果护士换了个相似药名的,心慌胸闷,赶紧叫了急救。
点滴也不是全能。症状轻的,吃点药、多喝水、好好睡觉,几天也就过去了。非得往医院跑,又是抽血又是拍片,最后发现其实没必要。但要是高烧不退、咽痛剧烈 连口水都难以下咽,那就得重视。拖久了可能转成慢性,或者引发扁桃体周围脓肿,那就更麻烦。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治疗方式自然有差异。有人打三天就好了,有人打一周还断不了根。别看别人打得少就觉得自己的方案不对。医生是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判断来的,不是凭空瞎开......
药水一滴滴落进管子,时间好像也被拉长了。窗外天色渐暗,肚子开始咕咕叫,但不敢乱吃东西。只能默默数着还剩几瓶......希望这趟折腾,能换来几天清净。
话说回来,预防比啥都强.天冷加衣,天热别猛吹空调,少吃刺激食物,别总熬夜......感冒拖久了最容易引出咽炎。身边好几个同事都是先流鼻涕,后来嗓子疼,一查就是急性咽炎。早几天注意,哪至于躺这儿打针。
也别一听“点滴”就觉得肯定好得快。输液是有风险的,静脉直接进药,一旦不良反应,来得快。口服药虽然慢点,但安全系数高。能不吃针剂就不吃,这是老话!
最后那瓶快滴完时,护士过来拔针,轻轻按住棉球.手背上留下一个小黑点,几天才会消。走出医院,晚风吹在脸上,总算松口气。下次再也不想来了.可谁知道呢,一换季,老毛病又冒头.
生活就是这样,总在重复一些教训。直到某天真的学会照顾自己。
这就是关于“急性咽炎点滴什么药”这篇文章的解答。祝你身体稳稳的,生活过得踏实。别老坐着,多起来走动走动,活动活动,身体才更有精神。健康小提示:吃饭吃七分饱,胃里舒服,心里也安稳!
2025-09-19 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