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嗡嗡响,听力好像被棉花堵住似的——有人一连几天这样,心里就开始打鼓:是不是中耳炎?别急着下结论。先搞清楚怎么查......
医院里头,医生不会上来就说“你这是中耳炎”。得看,得听,还得动点小工具......第1步,最基础的,是耳镜检查。那个像手电筒一样的玩意儿,塞进耳朵口,照进去看看鼓膜啥样。正常鼓膜是半透明 带点灰白色的。要是发炎了,鼓膜可能变红 肿胀,甚至往外凸。有时候还能看到积液,像一层水膜贴在后面。这叫鼓室积液,挺常见的。
但光靠眼看不一定够。有些人鼓膜看起来还行,可耳朵就是不舒服。这时候就得上点设备.音叉测试偶尔会用,虽然老派,但能粗略判断听力损失是传导性的还是神经性的。中耳炎多数是传导问题,声音传不进去。音叉一敲,放在耳朵边 骨头那儿,听听反应。患者说这边清楚那边不清楚,医生心里就有谱了。
更准的是听力测试,也叫纯音测听。戴个耳机,听各种频率的声音,轻声到大声,按按钮表示听到了.结果出来一张图,叫听力曲线。如果低频声音听不清,大概率是中耳的事儿。内耳出问题通常高频先丢。这个测试不痛,就是有点无聊,尤其对孩子来说,得耐心配合。
还有个叫声导抗测试的,名字拗口,其实也不复杂。把一个小探头塞进外耳道,发出一点声音,改变耳道里的气压。机器记录鼓膜对压力变化的反应。正常情况下,鼓膜会随着压力变化灵活震动!要是中耳有积液或者咽鼓管不通,鼓膜就僵住了,动不了。测出来曲线平平的,医生就知道里面“不干净”。
说到咽鼓管,这玩意儿连接鼻腔和中耳,平时负责平衡压力。感冒 鼻炎的时候它容易堵,中耳成负压,液体渗出来,细菌繁殖,炎症就来了。查中耳炎,鼻子也不能放过.医生可能会拿个细镜子或小摄像头从鼻孔往后瞧,看看鼻咽部有没有肿胀、腺样体肥大啥的......小孩特别容易因为腺样体堵住咽鼓管引发反复中耳炎。
孩子不会说话怎么办?小婴儿哭闹 抓耳朵 发烧,家长怀疑中耳炎,医生就得靠经验加工具。耳镜要看仔细,动作得轻。有时候宝宝耳道窄,耵聍又多,得先清理一下才能看清。声导抗对婴幼儿也适用,虽然他们不能按按钮,但可以测自发性耳声发射或听觉脑干反应,间接判断听力状况。
等等,发烧一定是中耳炎吗?不一定。扁桃体发炎也会耳朵疼,牙疼也能牵连到耳朵。医生问病史特别重要。最近有没有感冒?游泳呛水没?坐飞机后耳朵一直闷?这些细节拼在一起,才敢往中耳炎上靠!
影像学检查一般不第一选择。除非怀疑并发症,比如炎症扩散到颅内,或者慢性中耳炎长了胆脂瘤。这时候可能拍个颞骨CT。能看到骨头有没有被侵蚀,中耳腔结构清不清楚。核磁用得少,但在复杂情况里也有它的位置。
跳一下,说个容易忽略的点:双侧对比。医生常会看看两边耳朵。一边红,一边正常,那红的那个多半有问题。两边都红?那可能是耳镜压得太紧,鼓膜充血了,未必是炎症。经验在这里很关键。
治疗前确诊......有人自己掏耳朵,觉得出点脓就好了,其实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破膜流出,暂时缓解,但没痊愈,容易转慢性。慢性中耳炎可能几年都没症状,一受凉又犯,听力慢慢下降,甚至影响平衡。
再提一句,耳镜不是全能的.耳道湿漉漉的,全是脓,看不清鼓膜怎么办?先清理,再复查.有的得滴药软化分泌物,过两天再来.不能一次看不清就断定没事。
,所有检查都不是孤立的......症状 体征、测试结果,全得串起来.一个人说耳朵堵,听力测试轻度下降,声导抗显示鼓室压负值大,耳镜见鼓膜内陷——这链条闭合了,基本跑不掉中耳炎。
中间漏了啥?比如,有些人做听力测试时心不在焉,乱按按钮,结果不准。或者小孩太小,配合不了,数据参考价值打折扣。这时候医生得凭手感和观察补上逻辑缺口。
还有,抽烟环境的人,咽鼓管功能差,中耳出问题概率高。家里有娃的,注意别让孩子躺着喝奶,奶液容易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埋下隐患。
查中耳炎不是单一动作,是一套组合拳。工具在进步,但人的判断依旧关键。别自己吓自己,也别拖着不看.耳朵的事,糊弄不得。
上面就是文章《“中耳炎的检查方法”》问答的简单介绍.希望你每天醒来都精力十足,远离疲惫。记得规律作息,身体才会更健康。小提示:别忘了适量运动,可不能偷懒啊!
2025-09-19 20: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