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中医百日咳又名

    中医里的百日咳,又叫什么?其实它在中医文献中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比如顿咳、鹭鸶咳、呛咳,甚至还有人叫它“疫咳”。这些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它们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也反映了古代医家对这种病的不同认识。

    顿咳,顾名思义,就是咳嗽一顿一顿的,咳起来没完没了,中间几乎没有喘息的余地。中医认为,这和肺气不畅、痰气交阻有关系。肺主气,肺气不宣,痰就容易积在肺里,一遇到刺激就咳个不停.而“鹭鸶咳”这个名字,其实是从咳嗽的声音来的,像不像鹭鸶鸟叫的声音?一阵一阵的,声音又高又急,咳完还可能干呕,尤其是小孩子,咳得满脸通红,眼泪都咳出来了。

    那为什么又叫“百日咳”呢?这其实是个形象的说法,不是说真的咳一百天,而是说这种咳嗽特别缠绵,不容易好。现代医学里我们知道,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长,咳嗽症状明显,尤其是夜间加重,常常会咳得人筋疲力尽.但在中医里,它更多是从症状和体质的角度来理解,而不是从细菌 病毒这些角度......

    中医对百日咳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诸病源候论》这本书。里面提到“咳嗽者,肺气动也”,也就是说,咳嗽是肺气被扰动的表现.而百日咳之久咳不愈,中医认为和“痰”、“气” “虚”这三方面有关系!痰,就是说肺里有痰,痰阻气道,咳起来就特别费劲;气,是说肺气不足,或者气机不畅,咳嗽反复;虚,是说病久了,身体虚了,正气不足,恢复慢。

    在治疗上,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子。初期,百日咳有点像感冒,咳嗽开始是干咳,后来慢慢加重,这时候中医会用一些疏风宣肺的药,比如桑菊饮、麻杏石甘汤之类的.中期咳嗽加重,咳得特别频繁,甚至有呕吐、喘息的情况,这时候就会用一些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方子,比如清金化痰汤 三拗汤。到了后期,咳得时间长了,身体也虚了,这时候就要扶正祛邪,补肺气、养阴清热,比如沙参麦冬汤、六君子汤这些......

    不过中医讲究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百日咳都用同一个方子。有的孩子咳得厉害,但精神还不错,舌红苔黄,可能是肺热;有的孩子咳得时间长,脸色发白,食欲差,可能是肺脾气虚.这时候用药就得调整,不能一味地清热化痰,还得补气养阴。

    除了内服药,中医还有一些外治法,比如艾灸、推拿、贴敷。比如在大椎、肺俞、膻中这些穴位上贴敷一些中药,可以起到温肺止咳的作用!推拿的话,比如揉肺经、推三关、揉天突,这些手法对缓解咳嗽也有帮助!尤其是一些小孩,不愿意吃药,家长就会选择这些比较温和的疗法.

    不过,虽然中医对百日咳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但也不能忽视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百日咳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尤其是在儿童中容易传播!现代医学有疫苗可以预防,而且啊一旦确诊,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缩短病程,减少传染......,如果孩子咳得厉害,尤其是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吸气性吼声、咳后呕吐这些典型症状,及时就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会更好。

    另外呢,中医里提到的“百日咳”,有时候也可能会和其他慢性咳嗽混淆。比如肺痨(也就是肺结核)、过敏性咳嗽、支气管炎这些,都可能有长期咳嗽的表现。中医在诊断时也会结合望闻问切,看舌苔、摸脉象,判断是实证还是虚证,是寒还是热,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中医里的“百日咳”并不是一个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的术语,而是一个症状性描述,强调的是咳嗽的持续性和特征性。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但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才能更全面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最后说一句,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孩子咳得厉害了,家长都要!虽然中医讲究调养,但也不能耽误病情。百日咳这个病,拖久了不仅孩子受罪,大人也跟着着急。,发现症状及时看医生,该检查就检查,该用药就用药,中西医结合,才能更快地让孩子好起来。

    这就是关于“中医百日咳又名”的解答.希望你每天都能吃得好,睡得香,身体棒,心情好,生活更顺心。小提醒:吃饭慢一点,多嚼几下,肠胃会更舒服哦。

    2025-09-19 18: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