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慢性中耳炎的表现

    慢性中耳炎,听起来好像不严重,但其实它拖得久、反复发作,让人很头疼.有人耳朵老是流水,有人听不清说话,还有人觉得耳朵闷闷的,像堵着一团棉花.这些症状可能断断续续出现,也可能一直存在,但不像急性中耳炎那样突然发作 疼痛剧烈。

    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就是长期流脓。耳朵里会流出一些黏液或者脓液,颜色可能是黄色 灰白,甚至带点臭味。这种情况可能时有时无,也可能每天都有,尤其是感冒或者耳朵进水之后更明显。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掏耳朵,想清理干净,但其实这样反而可能加重炎症,甚至损伤鼓膜!

    听力下降也是慢性中耳炎的“标配”.这种听力问题通常是传导性的,也就是说声音传不到内耳去.你可能发现别人说话声音变小了,或者看电视要调大音量.孩子如果得了这个病,可能会在学校听不清老师讲课,学习成绩受影响,家长还不一定知道问题出在耳朵上!

    耳朵闷胀感也很常见.就像坐飞机时耳朵“嗡”的那种感觉,一直持续着,让人很不舒服.有些人还会出现耳鸣,耳朵里嗡嗡响,像蝉鸣、像风声,甚至影响睡眠和情绪。

    慢性中耳炎的类型其实有几种,最常见的是单纯型和胆脂瘤型.单纯型相对轻一点,主要就是鼓膜穿孔加上流脓,听力下降也一般不太严重。而胆脂瘤型就麻烦多了,虽然不是癌,但它的结构像一个囊,里面堆积角化物,时间久了会破坏周围骨头,甚至影响到面神经、脑膜,出现面瘫 头痛 眩晕,甚至脑脓肿,那就危险了......

    有的患者可能完全没有明显症状,只是体检时被发现鼓膜穿孔或者听力有问题.也有人反复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后耳朵就出问题,一拖再拖,最后变成了慢性。

    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先检查耳道和鼓膜,看看有没有穿孔、有没有分泌物。听力测试也很重要,能判断听力受损的程度.有时候还需要做耳部CT,看看中耳和乳突有没有结构上的问题,比如是否有胆脂瘤或者骨质破坏。

    治疗方面,首先是要控制感染.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抗生素滴耳液,或者口服抗生素......如果耳朵流脓特别严重,可能需要清理耳道,把脓液吸干净,让药物更容易起效.但这些只是对症治疗,真正要解决问题,可能还得靠手术。

    手术的目的主要是清除病变组织,修补鼓膜穿孔,恢复听力.比如鼓膜成形术、乳突痊愈术等。手术效果因人而异,有的人做完听力明显改善,有的人只是控制住炎症不再复发。

    日常生活中,慢性中耳炎患者要注意耳朵的保护.比如洗澡 洗头时别让水进耳朵,感冒时别用力擤鼻涕,避免气压变化大的环境,比如坐飞机或者潜水。饮食上也要清淡一些,少吃辛辣刺激的东西,防止炎症加重。

    很多家长对孩子反复耳朵流脓不太在意,觉得“小孩体质差,过一阵就好了”,其实这是误区。儿童的听力发育关键期在几岁以内,如果因为中耳炎听力下降,可能会影响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一旦发现孩子耳朵有问题,应该尽早去医院检查.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的是,慢性中耳炎可能和鼻腔 咽喉的问题有关......比如鼻窦炎、扁桃体肥大 腺样体增生等,这些都会影响咽鼓管功能,中耳通气不良,从而诱发或加重中耳炎。有时候治疗鼻子和喉咙的问题,对耳朵也有帮助。

    慢性中耳炎是个“慢性子”的病,它不像急性中耳炎那样来势汹汹,但它更容易被忽视,拖得久,后果可能更严重.如果你或者家人有耳朵长期流脓 听力下降 耳闷 耳鸣等症状,别不当回事,早点去医院耳鼻喉科看看,别等到听力明显下降了才开始治疗。

    有时候你觉得耳朵“不通气”,可能不是上火,也不是耳朵老化,而是慢性中耳炎在作怪!别小看它,它可能悄悄地在破坏你的听力,甚至影响你的生活质量。,重视耳朵健康,从了解症状开始,别让它拖成大问题。

    看完这篇文章,希望你每天都能好好吃饭,不挑食,营养均衡,身体更健康。小提醒:别乱吃药,生病了要去看医生哦!

    2025-09-17 13: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