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拔完牙,我咬着棉球回家,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医生说什么“咬住半小时,别乱动”之类的,我也听得不太清楚.回家后,躺床上就睡着了,棉球还在嘴里叼着.醒来后,嘴巴有点疼,以为是正常反应,也没太在意。
过了几天,感觉嘴里有个地方一直不舒服,像是有什么东西卡着,但又说不上来。吃饭的时候总觉得有点硌牙,刷牙也刷不掉那种异物感。我以为是牙龈肿了,或者残留的食物残渣,就没太管它。反正拔牙嘛,总得恢复一阵子......
结果这一拖,就拖了一个月。
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嘴里那个异物感好像一直没消失过,就用手摸了摸,发现……那个棉球居然还在!当时整个人都懵了,怎么可能一个月都没发现?我赶紧把它取出来,黑乎乎的一团,已经和牙龈黏在一起了,看着还挺吓人。
我赶紧打电话给医生,问有没有什么大问题......医生听完之后有点哭笑不得,说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也有人干过,问题不大,还是来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发炎或者其他并发症。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又好笑又后怕!自己怎么会这么粗心,一个月都没发现嘴里还叼着个棉球?而且啊这期间居然一点都没意识到,吃饭、刷牙 说话,居然都没察觉异常,简直是“麻木”到了极点。
其实拔牙后的护理真的挺关键的,特别是刚拔完牙那几个小时。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能吐口水 不能吃热的、不能剧烈运动,这些其实都是为了防止血凝块脱落,引发干槽症!而咬棉球的目的,就是帮助止血,形成血凝块.正常情况下,咬个半小时差不多就可以吐掉了。
但我那次是直接睡过去了,棉球可能就没换,一直咬着,后来又忘记取。一个月的时间,它就慢慢和牙龈组织贴在一起,甚至被唾液泡得软塌塌的,黏在伤口上,这才我一直感觉不舒服。
拔牙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其实还是有很多细节要注意的。比如:
拔完牙之后,前两个小时尽量别吃东西,尤其是热的.
两小时后可以吃点温凉 软烂的食物,比如粥、汤。
二十四小时内不要刷牙太用力,也不能用吸管喝水,因为吸力可能会破坏血凝块!
避免剧烈运动,不然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如果有缝线,要按时复诊拆线。
伤口有异味或者持续流脓,可能是感染了,得及时处理。
我这次算是幸运的,没出什么大问题,顶多就是牙龈有点红肿,医生给我开了点消炎药,几天就好了。不过这也给我提了个醒:拔牙之后的护理,真不能马虎,哪怕你觉得自己“扛得住”,身体也未必扛得住。
而且啊,有时候身体的反应并不一定很明显。比如我那次,一个月都没发现棉球还在嘴里,说明有时候我们对身体的感知其实没那么敏锐。特别是如果伤口不疼了,或者只是有点异物感,很容易被忽略.
其实,很多人拔牙之后都会有些“意外操作”,比如:
忘记咬棉球,一直流血!
以为血止住了,结果一吃东西又出血。
喝热水、喝汤太早,把血凝块冲掉了。
睡觉的时候不小心咬到伤口,再次出血。
吃东西卡进牙洞里,又不敢自己清理,结果发炎。
这些情况其实都很常见,也不丢人。关键是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处理,别拖着。像我这种,一个月才发现棉球还在嘴里,虽然没出大事,但要是再拖几天,说不定就麻烦了。
现在想想,我那次拔牙的经历,其实也能给很多人提个醒:拔牙不是小事,术后护理比拔牙本身还重要。哪怕你拔牙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术后也得小心对待。
而且啊,有时候我们对医生说的话,可能听进去一半,另一半就“左耳进右耳出”了。比如我那次,医生说咬棉球半小时,我就记住了“咬棉球”,但“半小时”这个时间点给忘了。结果一咬就是一个月,简直离谱。
,建议大家拔牙之前,可以提前准备个小本子,把医生说的注意事项记下来,或者让家人帮忙提醒。特别是刚拔完牙那几个小时,脑袋可能还晕乎乎的,记性也不太好,很容易漏掉关键信息!
还有就是,拔牙之后如果感觉不对劲,比如持续出血 剧烈疼痛、有异味、发烧等,及时联系医生,别自己硬扛。很多问题,早期处理都很简单,拖久了反而麻烦。
拔牙之后别掉以轻心,棉球该吐就得吐,千万别像我这样,一个月才发现嘴里还叼着个“老古董”。不然,不仅影响恢复,还容易引发感染,得不偿失。
当然,我也不是鼓励大家像我这样犯傻,只是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拔牙这事,真不能大意。细节决定成败,恢复得好不好,很多时候就看你术后有没有严格按照医生说的做......
如果你也拔过牙,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小失误。如果有的话,下次可得注意啦.毕竟,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拔牙之后的恢复期,更得好好保护自己。
关于“拔牙后棉球一个月才发现”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啦。祝你平平安安,小毛病都绕着你走。每天动一动,出点汗,身体更轻快。健康小贴士:每天笑一笑,心情更舒坦,日子也更美。
2025-09-16 17: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