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中耳炎,听起来好像不是啥大病,但真要发作起来,孩子哭闹不止,家长也跟着揪心.这病在儿童中特别常见,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小朋友。那它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其实原因还挺多的,不是单一因素就能解释清楚。
首先,得从耳朵的结构说起。中耳这个部位,是通过一条叫咽鼓管的小管道和鼻子后部连在一起的。成年人的咽鼓管比较长,角度也陡,不容易进东西。可小孩的咽鼓管又短又平,细菌 病毒这些“坏分子”就容易顺着这条道儿跑进中耳,引起感染.
感冒是中耳炎最常见的“导火索”。小孩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完全,一到换季或者接触感冒的人,就容易被感染。感冒的时候,鼻腔分泌物增多,鼻塞严重,孩子擤鼻涕不正确,或者用力太大,鼻子里的病菌就可能被“挤”进中耳。这种情况在幼儿园或者托儿所特别常见,一个孩子感冒,一屋子孩子都可能被传染。
还有就是喂奶姿势不对。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躺着喝奶,特别是小婴儿,躺着喝的时候,奶水容易倒流进咽鼓管,甚至进入中耳.特别是奶粉比母乳更容易残留,时间一久,细菌滋生,就容易引发炎症。建议喂奶时尽量让孩子坐起来,或者用奶瓶的时候让头部稍微抬高一点。
另外呢,过敏也可能诱发中耳炎。比如有些孩子对尘螨 花粉或者宠物皮屑过敏,鼻子长期处于充血、肿胀状态,咽鼓管也容易被堵住,中耳积液,久而久之就可能感染。这类孩子常常表现为反复中耳炎,吃药打针效果不明显,可能就得查查是不是过敏体质.
还有一种情况是被动吸烟。家里有人抽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孩子的呼吸道和咽鼓管,黏膜肿胀 分泌物增多,中耳的通气功能就会受影响,容易积水、发炎。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里别抽烟,尤其是孩子在场的时候。
中耳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是急性,有的是慢性。急性中耳炎通常来得猛,孩子会喊耳朵痛,特别是晚上更严重,有时候还会发烧、哭闹 食欲差.如果是婴儿,可能表现为不停地抓耳朵、哭闹不安、吃奶困难。慢性中耳炎则症状不明显,但耳朵可能长期流脓,听力也会慢慢下降,影响语言发育和学习!
治疗方面,轻一点的可以用抗生素,但不能随便用,得医生判断是不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性的,抗生素就没啥用,只能靠孩子自身免疫力恢复。严重的话,比如反复发作或者中耳积液时间太长,可能需要做鼓膜穿刺或者放通气管,帮助排出积液,恢复听力......
预防方面,其实也挺简单。比如按时接种疫苗,尤其是流感疫苗 肺炎疫苗这些,能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家里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打扫卫生,减少尘螨和过敏源。孩子感冒时,注意鼻腔清洁,别让孩子用力擤鼻涕.喂奶姿势要正确,别让孩子躺着喝。还有就是远离烟雾,大人别在孩子面前抽烟。
不过话说回来,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有的孩子就是容易反复中耳炎,家长也别太自责。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听力受损。要是孩子老是抓耳朵、听东西反应慢、说话晚,就要,及时带去医院检查。
中耳炎虽然常见,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注意日常护理,配合治疗,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快恢复.关键是要了解它的成因,做好预防,别等孩子病了才开始着急......毕竟,防患于未然是最省心的。
,记得做好预防措施.多了解关于“小孩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知识.每天抽点时间活动一下,别总坐着.动一动,气血通畅,身体也会更轻松.小提示:保持适度体重,对身体更有好处。
2025-09-11 21: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