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病因
不良生活习惯。如常用过热的水洗脸,或过频地使用香皂、洗面奶等皮肤清洁剂,平时不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等,这些理化刺激都会改变或损伤皮肤的保护屏障和血管调节功能。
皮炎分类
1、遗传过敏性皮炎: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免疫和对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有关,环境因素在本病发生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约70%患者家族中有遗传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
过敏性皮炎
2、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既可以是变态反应皮肤病,要表现为剧烈的瘙痒、明显的湿疹样变和皮肤干燥。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别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季节气候变化、精神紧张、强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
异位性皮炎
3、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主要以搔痒和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一般认为系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常因情绪波动、过度紧张、神经衰弱等发病或加剧。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病灶感染、酒精中毒、衣摩擦、日晒出汗等局部刺激均可促发本病,使病情加重。
神经性皮炎
4、激素依赖性皮炎
与皮质激素所致的皮肤萎缩有关, 同一部位外用高效皮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干燥脱屑、萎缩、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痤疮、色素沉着异常、酒渣鼻样皮炎、口周皮炎、光过敏、多毛、不易辩认的癣,鱼鳞病样变化等继发症状等,局部有明显自觉瘙痒或灼热感。
激素依赖性皮炎
5、接触性皮炎
急性或慢性炎症,常单发或不对称,由某些物质接触皮肤引发的毒性(刺激性)或过敏反应。从暂时性潮红到伴有大泡形成的严重肿胀,常有瘙痒和水泡形成.皮肤的任何部位均可因接触到过敏或刺激物(包括空气传播物)而受累.其特点是皮炎首先仅限于接触部位,以后可播散到其他部位。
接触性皮炎
6、日光性皮炎
俗称晒斑,一般在暴晒后数小时内于暴露部位出现皮肤红肿,亦可起水疱或大疱。皮损部位有烧灼感、痒感或刺痛。轻者1-2天皮疹可逐渐消退,有脱屑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重者可伴有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烧、乏力、全身不适等,约一周左右即可恢复。
日光性皮炎
7、脂溢性皮炎
好发于成年人及新生儿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如头、面及皱襞处等,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片或斑丘疹,临床上分为鳞屑型和痂皮型。前者,皮疹表面有油腻性鳞屑,梳头时有大量鳞屑飘落;后者,皮疹表面油腻性鳞屑厚积,结成痂皮。因痒,搔破后会发生縻烂渗液。
脂溢性皮炎
皮炎患者治疗误区
目前西医对皮炎的治疗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如口服西药,口服激素,外用溶液洗剂、乳剂、泥膏、油剂、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如再停药,反跳性再发,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后果比以前更严重。
2012-12-11 09: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