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这事儿,其实中医里头早就讲过。不过现在人一说中暑,第1反应就是去医院打点滴、喝藿香正气水,但真要从根儿上调理,还得靠中医辨证论治。
夏天热得不行的时候,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暑邪”入体。中医管这个叫外感六淫之一,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里的那个“暑”。暑是阳邪,来得快,伤人气阴.很多人中暑之后不是光发热,还特别虚,说话都没力气,汗也出得多,口干舌燥的,这就是气阴两伤的表现。
不过中暑也不是都一样,有的人就是头晕、恶心、出汗多;有的则直接昏倒,不省人事.这时候中医就要分型了,常见的有阳暑和阴暑之分。阳暑呢,一般是太阳底下暴晒,或者高温环境下劳作的,症状明显,高热、大汗、口渴 烦躁,甚至抽搐昏迷......阴暑就有点意思了,听着像冬天才会有的病,其实是贪凉过度造成的。比如说刚从空调房出来,又去吃冰镇西瓜,冷热夹击,身体一下适应不了,也会中暑,症状可能还有恶寒 头痛、胸闷这些看似像感冒的症状。
诊断中暑,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诊看脸色是不是发红,有没有嘴唇发紫;听声音,说话有没有气短无力;问病史,是不是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或者吃了生冷食物;最后才是把脉,脉浮数说明体内有热,脉虚细则是气阴不足!
治疗方面,最常用的是清暑益气 养阴生津......比方说用王氏清暑益气汤,主要成分有西洋参、麦冬、黄连、竹叶这些药,既能解暑又能补气.如果病人神志不清,那就得加点开窍的药,比如安宫牛黄丸,不过这得医生指导使用,不能自己乱吃。
除了内服药,针灸和刮痧也很常见。特别是刮痧,在民间流传很久了。脖子后面、背部膀胱经一带轻轻刮几下,马上就能感觉轻松不少,而且啊有助于散热排毒。针灸的话,选几个穴位,比如合谷、曲池、人中,能迅速缓解症状.
饮食调理也不能少。绿豆汤、冬瓜汤、莲子百合粥这些,都是清热解暑的好东西。关键是要少量多次地喝水,别一口气灌太多,不然肠胃受不了。还可以喝点淡盐水,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预防这块儿,中医讲究“未病先防”,也就是提前做好准备.天气预报说要高温,那早点调整作息,避免中午出门。穿衣服也要透气吸汗,别图好看穿紧身衣。家里可以备些中药茶饮,比如菊花、金银花泡水,清凉降火。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医看病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体质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有人脾胃虚寒,就不能吃太凉的东西;有人本身就容易上火,稍微一热就冒汗不止。治疗的时候还要因人而异,不能照搬一个方子.
再者,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身体状态本来就不太稳定!再加上空调吹多了、冷饮吃惯了,很多人的体质变得比较复杂,既有内热又有寒湿.这种情况下,中暑的表现可能就不那么典型,诊断起来更需要经验.
,中医看待中暑,不只是看到表面的发热 出汗,而是从整体出发,考虑内外因素的影响。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等手段,让身体恢复平衡。当然,严重的时候还是得及时就医,别耽误病情。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小时候爷爷总说:“天热要早睡早起,别熬夜.”那时候不懂,现在才明白,养生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中暑也好,其他病也罢,归根结底,还是平时没注意积累下来的.
啊,别等到出了问题才想起调理,日常的小习惯真的很重要。
,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多了解一些“中暑的中医诊断”的健康知识,这样更能预防疾病.希望你每天都有精神,做事不觉得累,心情也开朗。坚持走走路,晒晒太阳,身体自然就更棒了。小提醒:别老想着减肥,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2025-07-24 21: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