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这事儿,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耳朵疼一下嘛,过几天就好了!其实不然,尤其是小孩子,中耳炎要是不注意,耳朵进水了,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今天咱就聊聊怎么防着耳朵进水,避免中耳炎加重或者反复发作......
首先得搞清楚,中耳炎是怎么回事。耳朵不是光一个洞,里面结构挺复杂。中耳就在鼓膜后面,如果感冒了 上呼吸道感染了,细菌或者病毒就可能顺着咽鼓管跑到中耳去,发炎了!这时候鼓膜可能充血 肿胀,甚至破了,耳朵就开始流脓。如果这个时候耳朵进水了,那可就麻烦了。
那进水会带来啥后果?水里面可能有细菌,本来耳朵就发炎了,再一进水,等于给细菌“加餐”.水还可能堵在耳朵里,让耳朵更闷,听力下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感染......特别是洗头、洗澡、游泳这些时候,最容易进水。
防进水,是中耳炎护理里特别重要的一环。那具体怎么防呢?
洗头的时候,很多人会用湿毛巾盖住耳朵,或者用棉花球塞住耳朵眼。这个方法听起来简单,但效果好不好,还得看操作。棉花球要是干的,塞进去容易掉出来,水一冲就湿了,反而吸水更多,更容易进水。建议可以用凡士林涂在棉花球上,再塞进耳朵,这样水就不容易渗透进去。不过也不能塞得太深,不然取出来麻烦,还可能把棉花球留在耳朵里。
洗澡的时候,尽量用淋浴,不要泡澡......泡澡的时候耳朵容易泡在水里,一不小心就进水了......洗澡时间也别太长,水温别太高,不然耳朵容易出汗,湿漉漉的也不好。
游泳这事,中耳炎发作期间,还是别游了。要是耳朵还没好利索,下水等于“自找苦吃”。即使好了,也建议戴游泳帽,或者用专用的耳塞!市面上有些耳塞设计得挺贴心,贴合耳朵形状,防水效果不错!不过第1次用可能会觉得不舒服,得适应一下。
还有就是,平时洗完脸 洗完头,耳朵要是进水了,别急着掏。很多人习惯拿棉签去掏耳朵,其实这个动作很危险。耳道本来就不深,棉签一捅,可能把水往里推,反而进得更深。而且啊耳道皮肤很薄,一不小心就可能划伤,加重感染。正确做法是把头歪向一边,轻轻拉扯耳廓,让水自己流出来.或者用吹风机低温档吹,但别靠得太近,热风会伤皮肤。
中耳炎患者平时还得注意鼻子和喉咙.因为鼻腔和中耳之间有咽鼓管连接,感冒了、鼻塞严重,咽鼓管容易堵塞,影响中耳通气。感冒时要尽早治疗,保持鼻腔通畅.擤鼻涕也有讲究,不能两个鼻孔一起用力,应该一个一个来,避免压力太大影响中耳。
小孩中耳炎更常见,因为他们咽鼓管比较短 宽、平,细菌更容易进去。家长要注意,孩子感冒后如果老是抓耳朵、哭闹 发烧不退,可能是中耳炎了,得及时看医生。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别让耳朵进水,洗澡 洗头都得小心。
还有个误区,就是耳朵流脓了以为是“上火”,随便买点滴耳液来滴。其实中耳炎分很多种类型,有的是化脓性的,有的是慢性穿孔的,用药不一样。乱用滴耳液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另外呢,很多人觉得耳朵进点水没关系,反正会干!其实对于中耳炎的人来说,一点点水都可能是大问题......尤其鼓膜穿孔的患者,水直接进入中耳,清理起来很麻烦,容易引发慢性炎症,甚至影响听力。
那是不是所有中耳炎都不能进水?也不是。等炎症完全好了,鼓膜恢复了,耳朵进点水问题不大.但恢复期间小心,等医生确认耳朵完全好了再恢复正常活动。
中耳炎防耳朵进水,不是小事。日常生活中要多留心,特别是在洗澡 洗头、游泳这些时候。养成良好习惯,比如用防水耳塞、避免泡澡、洗完头及时擦干耳朵,都是好办法。一旦发现耳朵不适,比如闷、痛、听力下降,要尽早去医院检查,别自己乱用药.
中耳炎虽然常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耳朵结构复杂,恢复起来也慢。进水这事看似小,其实影响大。只要注意防护,就能减少复发,保护听力,也减少痛苦。
,早点发现问题,懂得保护自己。也别忘了多了解“中耳炎防耳朵进水”的内容。建议你别总坐在办公室,有空多出去走走,动一动筋骨,血液循环好了,身体也会更轻松。健康小贴士:每天笑一笑,好运自然来。
2025-07-21 1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