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坐在办公室里,空调吹得挺凉快,但脑袋突然一阵发晕,心跳得像敲鼓。那天下午,我直接被同事送去了医院。医生说:“又中暑了啊?”我苦笑了一下,心里明白,这已经是连续第3年了。
第1次中暑是在前年,那时候刚搬进新公司,办公室还没装好空调,正好碰上三伏天.我那天早上喝了点咖啡,午饭吃得急,下午两点左右就开始头晕眼花,胸口闷得厉害。当时没太在意,以为是低血糖,喝了个葡萄糖水也没好。后来同事看我不对劲,赶紧叫了救护车!
医生说是中暑,轻度的,让我回去好好休息......我当时还觉得是运气不好,天太热,没放在心上......
可去年夏天,同样的情况又来了。那天我去参加一个户外活动,虽然戴了帽子,也带了水,但太阳实在太大,我站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开始冒冷汗,腿发软,眼前一阵发黑。那次比前一次严重,医生说:“你这是体质问题,不是光靠喝水就能解决的。”
今年夏天还没到,我就有点发怵。我开始查资料,问医生,也跟身边的朋友聊过。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就是每年夏天一热就容易中暑,甚至有人比我还严重,晕倒过好几次。
我自己也开始反思,是不是身体真的出了问题?我平时挺注意锻炼的,饮食也还算健康,但为什么一到夏天就扛不住?
有一次我跟一个老中医聊起这事,他说我可能是“气阴两虚”。我当时听得一头雾水,后来他解释说,就是体内气不够,加上阴虚火旺,一热就容易耗损体能,中暑。他还建议我平时多吃点滋阴的食材,比如百合 银耳 莲子,少喝冰镇饮料,别熬夜.
我也开始注意作息,夏天尽量避开中午出门,随身带着清凉油和藿香正气水。但说实话,这些措施好像只能缓解,不能痊愈。
有时候我也会想,是不是因为小时候体质就不太好?我记得小时候夏天特别容易出汗,动不动就脱水。我妈说我小时候中过一次暑,差点送医院......那时候条件差,家里没空调,风扇也只有一个,整天在屋里闷着。
现在想想,也许我身体对高温的耐受力本来就比别人差一些。再加上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一到夏天就更容易出问题。
有一次我去体检,医生看了我的血常规和电解质报告,说问题不大,但建议我夏天多补充电解质饮料,别光喝水。他说:“水喝多了反而会稀释体内盐分,加重中暑症状......”
这话让我挺受启发的。以前我一直以为多喝水就能防中暑,结果有时候喝得太多,反而胃不舒服,还总觉得没力气......
我开始调整饮食结构,早上出门前喝点淡盐水,中午吃点咸一点的菜,下午再喝点运动饮料!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但确实感觉身体状态比以前稳了一些.
不过最让我头疼的是,中暑这事儿很难预测。有时候明明天气不是特别热,我也会觉得头晕恶心.有一次在商场里吹着空调,突然就觉得胸口闷,差点坐地上.
朋友说我可能是心理因素作祟,有点“中暑恐惧症”。我一开始不承认,但后来想想,可能也有点道理。一到夏天我就特别紧张,老担心自己又中暑,越怕越容易出事。
我也试过心理调节,比如深呼吸、冥想,但效果一般.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脑子里全是“今年会不会又中暑”这种问题,越想越焦虑.
其实最怕的不是中暑本身,而是那种突如其来的失控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身体会突然垮掉,也不知道会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有一次我出差,正好碰上高温预警,结果我在高铁站里就有点不舒服,赶紧找了个阴凉地方坐下,才缓过来。
那次之后我开始随身带小风扇和清凉喷雾,甚至在包里常备藿香正气水和电解质冲剂。虽然有点夸张,但至少心里踏实点。
现在我慢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防中暑指南”:
夏天尽量避免中午出门,尤其是户外活动。
随身带点清凉用品,比如风油精 小风扇.
饮食上注意补充电解质,别光喝水.
保持规律作息,别熬夜!
出现轻微症状及时休息,别硬撑。
多穿透气衣服,戴帽子.
室内空调别调太低,温差太大也不好。
心态放轻松,别自己吓自己。
虽然这些方法不能百分百防止中暑,但至少能降低风险。我现在也慢慢接受了自己体质偏弱的事实,不再强求自己跟别人一样顶着大太阳还能活蹦乱跳.
有时候我也在想,也许中暑这件事就像是一种身体的提醒,告诉我该慢下来,别太拼。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身体其实早就发出信号了,只是我们常常忽略。
今年夏天还没到,我已经开始做准备了。虽然心里还是有点紧张,但至少比以前多了点底气。希望这次能顺利度过,不再被中暑困扰。
当然,如果哪天我真的彻底不怕夏天了,那大概就是身体真正恢复健康的那天吧.
看完上面的内容,你一定有收获.愿你胃口好,睡得香,身体棒,日子一天比一天舒坦。别太累,照顾好自己,健康才是硬道理. 健康小贴士:吃得清淡点,肠胃轻松,身体也更轻快。
2025-07-21 1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