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牙源性颌骨囊肿要怎么办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由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的,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之一。本文收集我院2001-10/2007-06收治的牙源性颌骨囊肿138例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术后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男82例,女56例,男:女=1.46:1,发病年龄3月龄~87岁,平均37.5岁。

      2、临床及病理分类

      根尖周囊肿57例,占41.3%;始基囊肿4例,占2.9%;含牙囊肿45例,占32.6%;牙源性角化囊肿32例,占23.2%。

      3、病程

      本组病例20d~20a。

      4、发病部位

      牙源性颌骨囊肿可能发生在颌骨的任何部位,但不同的类型有其好发部位,根尖周囊肿发生于前牙,含牙囊肿除下颌第三磨牙外,上颌尖牙区也是好发部位,牙源性角化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支部。

      5、手术方法

      本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行囊肿摘除骨腔刮治、部分病例骨腔10%硝酸银灼烧,颌骨矩形切除或部分切除术。上颌骨囊肿和下颌骨小型囊肿均采用口内切口,其中小型囊肿采用弧形切口,面积较大者多采用梯形切口,但下颌骨大型囊肿,特别是磨牙至升支区病例,多采用颌下切口。

      二.结果

      138例中甲级愈合98例,乙级愈合26例,丙级愈合14例。

      三.讨论

      1、牙源性颌骨囊肿术后骨腔的处理问题

      本组中以血液充填骨腔效果良好,局部加压不放引流条可达到减轻组织水肿有利伤口愈合的目的。骨腔用抗生素冲洗对预防感染有良好的作用。对于角化囊肿,手术术区全部用1O%硝酸银或2.5%碘酊烧灼骨腔。

      2、牙根突入囊腔的牙齿处理

      我们对于根周骨质吸收伸进囊腔内的牙根,只要牙冠破坏不大,Ⅱ度松动以下者,应尽量保留,但一定要做牙髓治疗,在手术中可以同时进行截根术和倒充填方法预防感染。鉴于角化囊肿的病理学改变和生物学行为嘲,作者认为,角化囊肿区牙齿应全部拔出,减少复发概率。

      3、关于颌骨囊肿术后复发的问题

      有人报道颌骨囊肿术后复发率为7.8%。根据术后随访128例结果,本文术后复发8例,复发率为6.25%。囊肿的术后复发除和病变本身的固有性质 (包膜不完整、囊壁易碎)及生物学特性外,术中囊壁组织彻底清除与否也和复发密切相关。因此,在颌骨囊肿摘除术中应做到彻底刮除病变组织。对于角化囊肿,由于其术后复发率高,我们主张尽量彻底刮治,刮尽以后以1O%硝酸银或2.5%碘酊烧灼骨腔,必要时行扩大根治术,如保留下颌骨下缘矩形切除术,保留内侧骨板或外侧骨板的囊肿根治术,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2-12-07 17:30:38

口腔颌面囊肿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