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通常女性群体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群体。肝血管瘤的发生可能为先天性,与内分泌有一定关系。肝血管瘤发病常位于肝右叶包膜下,多为单发。一般直径3到10厘米,个别可达36公斤,约百分之十为多发。小血管瘤多无症状信号,常在体格检查中经超声波偶然发现,大都出现的症状信号是消化不良、嗳气、恶心、腹胀或肝区胀痛不适等。血管瘤生长缓慢,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肝肿大,但肝功能正常,脾脏也不肿大。根据较多病例的追踪观察,发现不少患者的肝血管瘤发展很慢,甚至随访多年也没有明显发展,并且未也没有发现有恶变者。因此,凡体积小的肝内血管瘤,可以在医疗监护下每半年或一年定期作B超检查。如果出现肝区肿痛、腹胀不适、进食不好等症状可以服中药治疗。
然后,关于肝血管瘤的临床症状有:1.小血管瘤大多没有症状,较大血管瘤会有肝区胀痛的症状。2.小血管瘤没有体征表现,较大血管瘤,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肝大。3.因肿瘤增大后而出现的肝大、包块及压迫症状,早期大多没有症状。
最后,肝血管瘤的诊断上主要根据B超、cT、核素扫描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诊。较小的血管瘤如果没有症状不必治疗,可动态观察;有压迫症状者可选择肝部分切除术。血管瘤多为单发,直径多小于4厘米。肝血管瘤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其大小和形状及数量均不一定,往往属先天性。如果静止不发展,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无生命危险。4厘米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肝肿大、食欲不娠、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肝包膜牵拉胀痛。
2012-12-07 16: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