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白血病患者接受捐献骨髓移植手术成功

      前天夜里,躺在病床上的张春兰一夜未眠。昨天早上,她隔着医院的无菌室玻璃向专程为她送来骨髓的台湾慈济会委员招手致谢,她的声音在无线电话里哽咽着……来自海峡那边的1300毫升骨髓,将让她彻底离开已经相伴了8年的病床。

      年轻硕士无私捐髓

      9月15日早上7时30分,一位高分子学硕士研究生,躺在台湾花莲一家医院的手术室里,穿刺针从这位志愿者的髂骨穿入,新鲜的骨髓慢慢流了出来,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里,1300毫升的骨髓被成功取出。从1998年开始,北京人民医院就通过骨髓查询系统,与台湾的慈济骨髓库保持联系,台湾为大陆患者无偿提供骨髓49份。张春兰的骨髓在两个多月前,和这位台湾青年的骨髓配型成功,这是人民医院第10次从台湾同胞的骨髓库中获得帮助。为了这位未曾谋面的大陆患者,这位至今不肯透露姓名的台湾青年,在今年8月23日和9月3日两次到花莲医院抽血,提前储备,为的是在抽出骨髓之后将血液自体回输,以防止捐献骨髓后可能出现的短期贫血。非常凑巧的是,进行移植骨髓这一天,正是这位研究生的24岁生日。

      两位委员空运护送

      骨髓移植的要求是,新鲜的骨髓要在从捐献者体内取出后的24小时内输入受髓者体内,否则会因为细胞死亡而失去造血功能。9月15日,提前一天从台北赶到花莲的两位慈济会委员,早早就等在手术室外面。上午9时刚过,装着骨髓的转运箱被送出手术室。9时40分,两位自称是“骨髓挑夫”的委员紧抱着骨髓箱坐上了飞往香港的飞机。为了防止细胞粘连,骨髓必须每隔30分钟摇晃一次,他们说,这就成了整整12小时的路程中他们不断重复的规定动作。慈济会是台湾最大的慈善机构,捐献骨髓者和运送者都是慈济会的会员。骨髓的捐献完全是免费的,包括这两位“挑夫”往返于大陆台湾的路费食宿,都是自掏腰包。9月15日20时40分,一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在首都机场稳稳降落,已经提前到达机场的人民医院血液科黄晓军医生,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蓝白相间的骨髓转运箱。从机场到人民医院的路程只用了半个小时。“来了,来了,骨髓送来了。”21时15分,人民医院9层的电梯门打开了,血液科病房一阵忙碌,这箱经过近12小时中转飞行的骨髓,送到了和张春兰一墙之隔的病房中,已经入睡的病人们纷纷从病房里探出头来。

      患病八载终获救助

      21时30分,一根输液管从张春兰的股动脉插进去,来自海峡那边的骨髓缓缓滴入这个已经患病八年,随时面临死亡的生命中。这一晚,张春兰是整个病房里最幸福的人。骨髓移植前,为了防止人体对异体细胞的排斥作用,张春兰接受了杀死血细胞的化学治疗。在骨髓移植进入之前,她已经失去了所有防御病毒、细菌侵袭的免疫功能,为了防止感染,她住在严格隔离的无菌室里,只能通过无线电话和家人隔着玻璃说话。这1300毫升骨髓将在张春兰的身体中“静静萌生”,并在三至四个星期后重建造血功能。张春兰难以按捺激动的心情,她知道,再过一个月,她就能从这里走出,重新享受美好的生活。来自武汉的张春兰今年43岁,于1992年患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目前正处于加速期,如果再不实施骨髓移植,一旦进入急变期,就会失去治疗机会。据统计,我国白血病发病率是每10万人中有三到四人,近年有增长趋势。在无血缘关系的人之间,配型的成功率仅为千分之几,这就需要一个存储丰富的骨髓库才能满足配型需求。美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他们的骨髓库中目前共存有一百万份,可以解决95%的骨髓移植,然而我国的情况却不甚理想。黄医生说,这已经是他第五次接收来自台湾的骨髓了,每一次都很激动。

    2012-12-04 17: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