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婴幼儿腹泻食疗方法

      (1)马齿苋粥:鲜马齿苋250克(或干品60克),洗净,切碎,水煎10~20分钟,去渣,加入适 量大米,煮成粥,频服。

      (2)茶叶10~15克,开水沏饮;或水煎加红糖30克,煎至发黑分服;或茶叶适量,食盐少许 ,水煎分服。

      (3)乌梅10克,煎汤代茶饮。

      (4)生葛根汁、藕汁各等份,调服。

      (5)胡萝卜250克,捣碎,水煮开10分钟后,过滤取汁,再加水至500毫升,加糖适量,煮频 饮。

      (6)绿茶蜜饮:绿茶5克放入水中,加沸水冲泡,盖盖浸5分钟,调入蜂蜜适量,趁热顿服, 每日3~4次,可治疗菌痢。

      (7)家庭常备中成药:黄连素等。

      3寒泻 多由饮食过凉或腹部着凉引起。表现为大便清稀,日久难愈,夹有不消化物,臭气 不甚,肠鸣隐痛,手足发凉。治宜温中祛寒止泻。

      (1)锅巴炭:饭锅巴50克炒成炭,研细末,每次3~6克,日2次。

      (2)柿饼2个,放米饭上蒸熟,分两次食用。

      (3)姜糖饮:生姜5片,红糖50克,清水适量,煮沸即可,趁热饮用。

      (4)糯米固肠粥:炒糯米30克,淮山药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许。加糖或盐食用。

      (5)绿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开水送服。

      (6)外治法:胡椒粉少许放于膏药上贴脐部,或大蒜头捣烂,贴足心或脐部。

      (7)家庭常备中成药:藿香正气液、苍苓止泻口服液等。

      4脾虚泻 多见于久泻之后。特点为便稀,多饭后即泻,不臭,有不消化物,时轻时重,伴 面黄体弱、睡时露睛等症。治宜健脾止泻。

      (1)山药羹:炒山药研粉,每次10~15克,开水调糊,沸水冲服,每日服2次。

      (2)山药蛋黄粥:生山药(干)30克研细粉,温水调成稀糊状,煮沸,加熟鸡蛋黄2个,调匀, 每日空腹食2~3次。

      (3)焦米汤:大米适量,洗净,晒半干,炒至焦黄,100毫升水中加焦米6~10克,文火煮1小 时,加食盐少许,饮汤。

      (4)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入锅内炒成焦黄色,有香味,除去上面多余的粗壳,每次3克, 水冲服,每日服3次。

      (5)酸石榴皮适量水煎,加红糖,频服。

      (6)无花果5~7个,水煎服。

      (7)家庭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口服液。平胃散、婴儿散等。

      此外,家庭常备药物中,还应包括米雅、斯蜜达等胃肠黏膜保护剂。

    2012-12-03 14: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