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拔牙容易出现哪些并发症

      拔牙容易出现哪些并发症?牙齿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之一,如果牙齿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而且还对患者的外在形象造成很大伤害,因此大家都会选择拔牙来进行补救。专家指出,拔牙虽然是口腔科中比较小是外科手术,但是如果操作不当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的,还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那拔牙容易出现哪些并发症?下面是详细介绍。

      一、拔牙后容易出现出血的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拔牙创压迫半个小时后不会再出血。如在吐出消毒纱布棉卷后仍出血不止,或拔牙后第2天再次出血,则为拔牙后出血,拔牙后当时出血未停止是原发性出血,拔牙后第2天因其他原因发生出血是继发性出血。出血的原因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原因包括各种血液疾病、高血压、肝胆疾病等。局部原因是牙龈撕裂、牙槽骨骨折、牙槽窝内有肉芽组织或异物、血凝块脱落或继发感染等。

      防治: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对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应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必要时转科治疗。拔牙操作应仔细,减小创伤。拔牙创要认真处理,向患者和家属仔细交代拔牙后的注意事项。拔牙创伤大、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在拔牙创咬纱布棉卷半小时后,经检查无异常方可离开。

      拔牙容易出现哪些并发症?发生拔牙后出血,首先应进行局部检查。一般可见到高出牙槽窝的凝血块,并有血液从凝血块的下方渗出。处理方法是:先清除高出牙槽窝的凝血块,检查出血部位,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外用止血药,再次压迫止血。如牙槽窝内有异物,可在局麻下彻底搔刮牙槽窝,让牙槽窝充满新鲜血液后,再压迫止血。如出血明显,可在牙槽窝内填塞明胶海绵或碘仿纱条,然后将创口拉拢缝合。在局部处理后,与全身因素有关的患者需进行化验和对症处理,如输鲜血或输凝血因子等。

      二、拔牙后容易出现创伤感染:

      一般牙拔除后不发生拔牙创感染,复杂牙拔除和阻生牙拔除易发生拔牙创感染,拔牙创感染分为急性感染、干槽症和慢性感染3种。

      1、急性感染:与拔牙局部创伤大、拔牙前有局部感染灶、患者有糖尿病等有关。多发生于拔牙后第2天,局部或面部疼痛、肿胀以及张口受限。阻生牙以及翻瓣去骨或创伤严重的病例术后12~24小时内可出现明显的面颊部肿胀以及疼痛反应,但在3~5天后可逐渐消退,不属于急性感染。

      防治:拔牙术中坚持无菌操作,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有局部感染灶者拔牙后严禁粗暴的搔刮,以免引起感染扩散。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拔牙。术前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2、干槽症:干槽症是拔牙创急性感染的另一种类型,以下颌后牙多见,特别是在下颌第三阻生磨牙拔除术后。在正常情况下,即使是翻瓣去骨拔牙术,其创口的疼痛2~3天后会逐渐消失。如果拔牙后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用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则可能发生了干槽症。

      防治:干槽症与手术创伤和细菌感染有关。所以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减少手术创伤。一旦发生干槽症,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以及隔离外界对牙槽窝的刺激,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治疗方法是在阻滞麻醉下,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并用小棉球反复擦拭牙槽窝,去除腐败坏死物质,直至牙槽窝干净,无臭味为止。然后再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在牙槽窝内放入碘仿纱条。为防止碘仿纱条脱落,还可将牙龈缝合固定一针。一般愈合过程为1~2周,8~10天后可取出碘仿纱条,此时牙槽窝骨壁上已有一层肉芽组织覆盖,并可逐渐愈合。

      3、拔牙后出现慢性感染:主要是由局部因素所致,如牙槽窝内遗留残根、肉芽组织、牙石、碎牙片或碎骨片等异物。临床表现为拔牙创经久不愈,留下一个小创口,创口周围牙龈组织红肿,可见少量脓液排出或有肉芽组织增生,一般无明显疼痛。

      防治:牙拔除术后应仔细清理牙槽窝,特别是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根尖炎性病灶不刮治干净,即可发生拔牙术后出血,也可形成慢性炎症而长期不愈。多根牙拔除时应防止残根遗留。如发生慢性感染,应拍摄X线片,了解牙槽窝内病变情况,是否有异物遗留,牙槽窝的愈合情况等,然后在局麻下,重新进行牙槽窝的刮治,让血液充满后,消毒纱布棉卷压迫止血,并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拔牙容易出现哪些并发症”的全部内容介绍,希望能帮到各位患者朋友。专家指出,患者拔牙时一定要选择拥有正规执照的口腔医院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而且还能有效避免出血和感染。

    相关阅读:
    一般哪些情况需要进行拔牙

    2018-02-23 13:58:37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