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肺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

      肺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是现代人比较关注的问题,肯定很多人不知道它对我们的身体会产生多大的影响。那么肺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哪些?针对这一问题,让我们一起看看专家的讲解。

      【手术适应证】

      (一)空洞型肺结核 干酪样结核病变溶解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如经正规内科治疗长期不闭合,特别是痰菌持续阳性、周围有坚厚纤维组织的厚壁空洞、有支气管病变而引流不畅的张力性空洞、直径大于3cm的巨大空洞,以及萎陷手术不能奏效的下叶或近肺门处空洞等,应及早考虑肺切除术。这是具有消灭感染源、防止结核病扩散的积极预防意义。

      (二)毁损肺 一叶或一侧肺有广泛的纤维干酪样病变,常伴有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和散在多个小空洞。该叶或该侧肺基本上已失去呼吸功能,多痰、咯血且长期痰菌阳性。如对侧肺无明显活动性结核病变,肺功能和全身状况许可,应根据病变范围作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

      (三)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或狭窄 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后遗症。如反复咯血、痰菌阳性或发生肺不张,需手术切除病肺。

      (四)结核球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包裹性干酪样坏死组织或结核性肉芽组织。如直径大于2.5cm,不能排除肺肿瘤,或痰菌阳性者,应手术治疗。直径较小、无症状、痰菌阴性和有条件进行定期随访检查者,不必手术。

      【手术禁忌证】

      (一)计划行肺切除范围以外的肺或支气管有活动性结核病变者。

      (二)身体其他部位(肾、骨等)另有结核病灶,虽经抗结核治疗,但仍未能控制者。

      (三)肺及其他脏器功能不能耐受手术者。

      【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切除严重破坏的病肺组织而尽量保留健康的肺组织。因此,根据病变的范围,可分别选用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或一侧全肺切除。偶尔对局限的表浅病变施行楔形肺切除。双侧肺病变均有切除指征时,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考虑同期或分期施行肺段和/或肺叶切除。

      如病变局限于单一肺叶内,而其余肺均正常,则尽量施行肺叶切除而少采用肺段切除,因医学统计表明,肺段切除术后漏气和胸腔感染的发病率高于肺叶切除术。反之,如需切除的病变波及同侧肺的一个肺叶以上,而有的病变仅局限于某个或某些肺段,为尽量保留健肺组织、维护肺功能,可施行多个肺段或肺段加肺叶切除术,譬如常采用的右肺上叶尖后段加下叶背段切除术。否则,如果上、下叶均做肺叶切除术,即成为右侧全肺切除,因右肺中叶体积较小,不宜单独保留。

      【手术前准备】

      (一)支气管镜检查 对痰菌阳性者,应作此项检查,以了解切除范围以外的支气管有无活动性结核病变。如果有病变,应继续抗结核治疗,待控制后再手术。否则极易产生支气管胸膜痰等并发症。

      (二)肺功能检查 需作较广泛的肺切除,而且该部分肺尚有一定的呼吸功能者,和平素有肺功能不足表现者,应作肺功能检查,以估计其能否耐受手术。对毁损肺或单叶肺切除,如临床检查无肺功能不足表现,一般可免于检查。

      (三)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 患者手术前应经过不少于6个月的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在手术前近期,换用平时未用过的或少用的较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譬如改异烟肼、对氨柳酸钠为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术前1~2周开始肌注链霉素或卡那霉素。在抗结核药物的充分保护下施行手术,以防止或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残留病变的恶化或发展。

      (四)空洞型肺结核和有支气管扩张、痰液较多的病人,术前应加强治疗,包括体位引流和应用控制继发性感染的药物,务使痰液转少,以减少术中痰液溢入其他肺内、引起结核播散的机会。

      以上就是对肺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简单介绍,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患者的病情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提醒广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

    2012-12-02 14: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