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日常哪些人群应该尽量避免拔牙

      日常哪些人群应该尽量避免拔牙?通常牙齿的拔除并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的影响,不像身体其它器官一样,切除或功能丧失会对健康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有时拔牙却会酿成事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痛苦,重者还会危机生命。所以拔牙前既需要身体准备,更需要心理准备。日常生活中以下人群应该尽量避免拔牙,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面就做下详细的介绍。

      1、伴有出血性疾病人群

      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体内凝血过程有障碍,故有出血倾向。拔牙后出血难止,会引起大出血而发生生命危险。而白血病患者,由于极易发生感染,拔牙后的创口也可成为一个感染灶,从而导致严重的全身性感染,且难以控制。因此,这些病员患牙病时,应作保守治疗,禁忌拔牙。

      2、伴有系统性疾病人群

      如果患者伴有其他系统的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可能因此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建议在有效控制系统疾病,身体状况符合拔牙的要求外,还要高度重视患者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在180/100毫米汞柱以上的。

      一般的心脏病患者,只要没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轻微活动或平卧时心慌气短),都可以拔牙。但拔牙时应做到:麻醉剂中不要加肾上腺素,以免出现心动过速,诱发心衰;麻醉完全、动作轻巧,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出血或损伤;拔牙前后应给予抗感染预防处理,因为心脏病患者的抵抗力降低,较正常人容易合并感染。

      3、月经、妊娠、哺乳期人群

      妇女在月经期原则上应当避免拔牙,因为月经期间牙槽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但在月经期拔掉已经松动的牙,对病人没有多大影响。一些“根深蒂固”的牙齿,如阻生牙或埋伏牙,则应等月经过后拔除。有资料显示,女性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拔牙最为适宜,此时伤口愈合比较快,不易发生细菌感染。有人认为妊娠期间一律不可拔牙,因为可能导致流产。但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妊娠3~7个月拔牙比较安全,对妊娠没有什么不良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日常哪些人群应该尽量避免拔牙”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伴有以上情况的患者应该积极避免拔牙,此外,牙齿拔除后的患者必须及时修复,镶上假牙,以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以免对口腔软、硬组织造成危害。

    2016-08-31 09:13:06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