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排卵障碍 又称为不排卵

    排卵障碍,又称为不排卵,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排卵障碍除引起不孕外,还可导致月经失调、闭经、多毛、肥胖等症状。另外,如果长期不排卵,性激素代谢紊乱,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无周期性孕激素的对抗作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所以对排卵障碍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积极的检查和治疗。

    概述  排卵障碍,又称为不排卵,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排卵障碍除引起不孕外,还可导致月经失调、闭经、多毛、肥胖等症状。另外,如果长期不排卵,性激素代谢紊乱,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无周期性孕激素的对抗作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所以对排卵障碍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积极的检查和治疗。

    发病机制  排卵障碍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不孕症中发病率可达25%—30%。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月经失调、多毛、肥胖、不孕等。由于长期不排卵,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无周期性孕激素的对抗作用,因而尚具有发展成为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的高度危险。

    1、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异常:

    下丘脑及垂体是女性生殖内分泌调节轴的关键环节,它既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释放GnRH及Gn来调控卵巢及其他脏器的功能,又受卵巢及其他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若下丘脑或脑垂体发生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即可影响正常排卵。

    2、反馈机制异常:

    月经周期的异常,可由H—P—O轴调节系统功能障碍,或外界因素的干扰所致。体内血E2水平的升高和降低必须与卵巢的形态学变化同步,才能保证H—P—O轴的正常反馈作用。异常的反馈信号,可导致反馈调节不正常而引起无排卵及月经紊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 缺乏FSH的刺激作用;

    ② E2的持续分泌;

    ③ E2清除及代谢异常;

    ④ 卵巢外E2的产生;

    ⑤ 缺乏触发LH峰的E2水平。

    3、卵巢局部的因素: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均可导致卵泡发育异常及无排卵。在正常排卵过程中,卵巢局部的复杂变化大致可归纳如下:

    ① 月经5—7天开始选择优势卵泡,第7天开始,外周血E2水平明显上升。

    ② 优势卵泡分泌E2持续增加,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FSH释放。

    ③ 在Gn刺激下卵泡膜细胞产生的IGF—1、E2及生长激素(GH)可促进此过程。

    ④ IGF—1可刺激颗粒细胞增生,增强芳香化酶活性剂及孕酮合成。

    ⑤ FSH可抑制IGF结合蛋白的合成,促进IGF的作用,还可刺激颗粒细胞产生抑制素和激活素。

    ⑥ 激活素反过来又可兴奋FSH受体表达和芳香化作用,并诱导LH受体生成和抑制素及激活素的分泌。

    ⑦ 抑制素可增强LH刺激卵细胞膜细胞合成雄激素,并为颗粒细胞内芳香化作用提供底物。

    ⑧ 卵泡抑素和抑制素可直接抑制垂体FSH分泌。

    ⑨ 月经中期FSH水平下降,血E2水平升[1]高通过正反馈作用触发LH,并促进LH的生物活性。LH水平升高后可抑制卵泡膜细胞分泌雄激素。[2]

    排卵障碍的临床症状

    性排卵障碍有没症状。

    排卵是一个生理过程,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特殊不适感觉。少数会有下列不适感。

    排卵障碍的症状:

    1、性欲改变:有些人表现为性欲增强,容易引起性兴奋,也有的人表现为性欲减退。

    2、腰酸,腹痛:排卵时觉得腰酸、下腹轻微疼痛,但出现这些感觉并不一定说明有排卵,因为不少疾病也可表现腰酸、腹痛。

    3、少量阴道流血:有少数人在两次月经中间会有少量的阴道流血,比月经量少,此即“排卵期出血”,应进行治疗。

    4、白带增多:大部分人到了排卵期白带会明显增多,变得象蛋清一样透明,可以拉长为丝状,如果没有阴痒、黏腻等不适感,不必感到惊慌。

    5、其它:还有的人会感到乳房胀痛、脾气暴、情绪低落等等。

    排卵期出现的感觉因人而异,有上述感觉也不意味着即有排卵。但通常来说,月经刚来潮时会觉得腰酸、下腹痛不适甚至痛经的人多有排卵,没有排卵的人往往没有痛经。

    排卵障碍的诊断:

    (一)、基础体温(BBT)

    无排卵BBT为单相,有排卵为双相。一般BBT多在排卵后2-3天上升,少数在排卵日上升,升高幅度>0.3度。BBT监测排卵方法简单、经济,但预测排卵不准确,误差±4天。再者仅80-90%排卵者BBT为双相,另有10—20%的排卵正常者BBT为单相;而且个别BBT为双相的却无排卵,如LUFS。

    (二)、阴道脱落细胞:

    阴道上1/3的上皮细胞对性激素变化敏感,在月经周期中也有周期性变化。如果月经后半期检测阴道脱落细胞仍为雌激素影响的角化细胞多而无周期性变化,表示无排卵。该方法操作繁琐,准确性差,目前应用很少。

    (三)、宫颈粘液

    月经后半期宫颈粘液仍为羊齿植物状结晶,无椭圆体,为无排卵。

    (四)、子宫内膜检查

    受卵巢雌、孕激素的影响,月经中期中子宫内膜有明显的中期性变化:经前5-7天为分泌晚期变化。如果月经前或来月经12小时内做子宫内膜检查为增殖期改变,表明无排卵。近年人们发现一种特殊情况,即假性黄体功能不全:为有排卵,黄体功能也正常,由于子宫内膜缺乏P受体,无分泌期改变,子宫内膜检查为增殖期改变。假性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是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内膜P受体测定。治疗是卵泡期给予hMG与E2,以协同促进内膜P受体的产生。

    (五)、血中性激素测定

    月经中期的不同阶段,血中性激素的水平是不同的,分析学清性激素水平是否正常,一定要考虑抽血时间。观察是否有排卵一般在两个时间测血性激素:①月经中期(排卵期),主要观察是否出现LH峰(>40U /L),和E2峰(400pg /ml);②月经第21天(或来月经前7天),主要观察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P>5ng/ml表明有排卵,P在6—10ng/ml,虽有排卵,但存在黄体功能不足,P>15ng/ml则正常。③月经第9天检测,如果FSH、LH<15U /ml、E2<100pg /ml,则卵泡发育不良,不排卵的可能性大。当然,其他时间检测血清性激素,也能判断排卵是否正常,比如PRL、T升高, LH/FSH>3等(非排卵期)。 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性激素在排卵周期[3]内不同时间的正常范围:

    1、雌二醇(E2)

    卵泡:39-189 pg/ml

    排卵:94-508 pg/ml

    黄体:48-309 pg/ml

    绝经:<10-41 pg/ml

    2、卵泡刺激素(FSH)

    卵泡:4-13 IU/L

    排卵:5-22 IU/L

    黄体:2-13 IU/L

    绝经:20-138 IU/L

    3、黄体生成素(LH)

    卵泡:1.0-18 IU/L

    排卵:24-105 IU/L

    黄体:0.4-20 IU/L

    绝经:>13 IU/L

    4、黄体酮(P)

    卵泡:0.6~1.0 nmol/L

    排卵期:2.40~9.40 nmol/L

    排卵后:20.8~103.0 nmol/L

    5、泌乳素(PRL)

    排卵:1.39-29.93 ng/ml

    6、睾酮(T)

    排卵:0.09-1.30 ng/ml

    (六)、尿排卵试条自我监测

    (七)、超声卵泡监测

    超声可分辨2-4mm的卵泡(阴道超声更清楚)。一般从月经周期第9天开始,1-3天观察1次,通过连续观察,可看到卵泡逐渐长大,并向卵巢表面迁移,第9-12天可确定优势卵泡(>14mm),排卵前卵泡每天长2-3mm。成熟卵泡18-24mm(自然周期17mm,hMG促排卵>18mm ,克罗米芬促排卵>20mm),位于卵巢表面。

    1.排卵征象:

    ①卵泡破裂:卵泡塌陷、体积缩小、无回声区消失。

    ②血体、不规则有强回声光点的囊肿。

    ③盆腔积液:20%可见积液(排出4-6ml卵泡液,B超可测出>5ml液体)。

    2.不排卵:

    ①无卵泡发育

    ②优势卵泡

    ③LUFS:卵泡不破裂,持续存在,盆腔无积液

    (八)、腹腔镜

    如排卵,可见到排卵斑、血体—黄体

    2012-11-13 11:27:37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