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女,32岁,已婚,干部。2006年3月19日初诊,以下腹隐痛伴白带增多2年为主诉就诊。2年前人工流产术后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口服阿莫西林、甲硝唑片后症状减轻,后反复出现下腹隐痛伴白带增多,均门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缓解。近一周来再次出现下腹疼痛、白带增多并伴有便溏、四肢不温、神疲乏力等症。妇科检查:宫颈肥大、子宫活动度差伴压痛。B超示:盆腔积液。诊断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脾虚型带下病。给予完带汤加减治疗。方药:党参15g,白术15g,山药15g,苍术12g,柴胡12g,车前子20g,黑芥穗9g,陈皮10g,元胡12g,白芷12g,薏米20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温服。5剂明显减轻,10剂症状消失。妇科及B超检查均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带下”、“痛经”、“不孕”、“瘕瘕”等范畴,多继发于人工流产术、上取宫内节育器术后、分娩及经期等血室正开之时,邪入胞宫、留滞下焦、阻碍气血运行。形成湿、热、瘀、结留而不去、聚而不散、虚实夹杂而发为本病,初发病时多为急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以口服或静点抗菌药物为主,大多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后反复发作、反复治疗,以致伤及脾胃,继而损伤正气而导致中气不足。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及细菌感染有关。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感染致病菌而引起组织增生肥厚、粘连、水肿、渗出、积水等病理性改变。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运化水湿,为水液代谢之枢桠。久病或久用抗菌药物均可导致脾虚,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而致抗病力下降,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见带下,湿瘀化热见带下色黄,阻碍气机,气血不畅而致腹痛。临床常见带下量多而白带常规检查呈非特异性感染,下腹隐痛而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本文以傅山完带汤加减治疗,取其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之功。
方中以白术、山药、人参、甘草健脾益气;苍术、薏米、车前子、黑芥穗利水渗湿;柴胡、白芍、陈皮舒肝解郁、理气升阳;白芷、元胡活血行气止痛。全方配合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渗出、防止组织粘连、促进包块消散等功能。临床观察证实,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2012-11-30 15: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