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孟氏架治疗胫骨骨不连疗效满意

     应用孟氏架治疗胫骨骨不连2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9~53岁,平均32岁;左侧12例,右侧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5例,火车摔下伤3例,踢球伤1例;其中开放性粉碎性骨折9例。受伤至入院时间7~28月,平均11月。伤后行手法闭合复位石膏绷带固定8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6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石膏绷带外固定3例,跟骨牵引3例;骨干不连部位:胫骨下段13例,胫骨上段5例,胫骨中段2例。入院时曾有长期感染,但软组织创面已愈合者15例,钢板螺丝钉断裂者3例,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压伤者各1例;X线检查肥大型骨不连15例,萎缩型骨不连5例。本组患者检查,有假关节活动者11例,远端叩击痛明显者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膝、踝关节活动受限,踝关节活动度<30°者9例,膝关节活动度≤90°者6例,僵直3例。

    治疗方法
      本组20例病人均采用孟氏架固定治疗。
      1.手术操作 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分别在已定好点的胫骨结节与腓骨小头连线中点,自外侧向内侧进针且与膝关节面平行和外踝上方4~6cm处腓骨前缘进针且与踝关节面平行分别穿入2枚?为2.5~3mm的克氏针。穿针时皮肤自然放松,用力穿过皮肤肌肉、用骨锤或骨钻穿过对面合适位置。腓骨已愈合阻碍胫骨骨断端加压固定者,在不同平面,将腓骨自外下向内上方斜行截断。对于有钢板、螺丝钉等内固定者,应在穿针完以后手术取除内固定物(注意尽量少破坏骨膜及周围的软组织,不切除硬化骨质)。对于感染性不愈合,应在穿针后行窦道清创搔刮,病灶清除,大量等渗盐水冲洗。0.1%新洁尔灭浸泡约5min缝合伤口。安放并调整孟氏架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对位对线满意后,紧固孟氏架各部件,剪去多余克氏针(针尾贴胶布以防划伤)。
      2.术后管理 将术肢用枕头平稳垫高(略高于心脏),减少肿胀。对前后成角未纠正者及时调整垫枕纠正。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3~7天,2周拆线;针孔周围皮肤用磺酒、酒精消毒2次/周,每日给针孔处滴0.1%新洁尔灭3次。伤口反应期过后嘱病人行患肢股四头肌收缩及足背伸跖屈活动,以利于血液循环和在骨折端产生生理性应力,1~2周可扶拐步行锻炼,负重力大小要以骨折端无痛感为限、循序渐进,行走时全足着地。下地前应在骨断端上下,按二点或三点剪力加压原理,安放上松紧适度的压板,以防成角。

    治疗结果
      本组20例病人均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13个月,平均5.3个月。有2例因针道感染经换药后控制,2例在治疗骨不连的同时纠正了膝内翻畸形。通过1年~4年4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观察,除2例膝关节因严重关节僵硬其功能部分恢复好转外,其余患者的关节功能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参照《骨折疗效标准草案》〔1〕评定结果:优1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90%。

    讨  论
      引起骨不连的原因很多,从本组20例骨不连来看,有(1)长期感染者15例,其中含开放性粉碎性骨折9例。感染使骨折端坏死,营养血管闭塞或清创时过多去除碎骨骨片,形成骨缺损而引起骨不连。(2)钢板螺丝钉断裂3例,钢板断裂使固定失败,骨折端产生剪力或旋转力,断端不稳定而引起骨不连。(3)其它原因2例。
      本组20例骨不连均采用孟氏架治疗,体会(1)孟氏架治疗方法简化,在骨折断端得到固定的同时,有利于控制感染,修复创面。(2)应用孟氏架固定,压垫保护,及时调整消除剪力及不利因素。(3)截断腓骨是保证胫骨断端加压的重要步骤,胫骨不连多有断端缺损,负重时完整腓骨对胫骨骨折端产生应力遮挡,从踝关节上传导的应力经下胫腓关节、腓骨、传至上胫腓关节,而胫骨断端缺乏应力刺激。采取截断腓骨可有效改善胫骨骨断端的受力环境,使之受到持续外固定加压及功能锻炼时的应力刺激。孟氏架采用的细克氏针弹性好,在达到牢稳固定同时可充分发挥应力对骨折端的刺激,加速骨愈合。
      有人认为骨不连骨折端的硬化骨都应切除,以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才能达到骨折的连接〔2〕 。本组病例均尽量保留纤维组织,未切除硬化骨质。说明骨折端之间的纤维组织,在合理的局部外固定和积极功能锻炼即合适的生物应力刺激下,可以通过钙化而骨化。硬化骨质也因这种生物应力刺激被吸收,使封闭的髓腔再通,从而达到愈合的目的。同时,早期的下床活动及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及防止关节进一步僵直。

    2012-11-30 15: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