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炎症性肠病严重时会致命 自己千万不要随便吃药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该病在西方国家是常见病,以往在中国少见,但近年来我国患病率呈大幅度逐年增加趋势,并且该病主要高发于10-20岁和50-60岁两个年龄阶段。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的分布与地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来说,东南沿海城市克罗恩病患者较多,而北方城市如北京、西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更多。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结肠,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黏液血便。相对于克罗恩病来讲,愈后较好一些,在内科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外科手术。而克罗恩病是累及全消化道的非特异性炎症,不仅结肠,小肠、胃、食管都可以累及,而且具有透壁性改变的病理特征,可以造成穿孔、瘘等多种结果。如果对患病病变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后,其他消化道也可以再次出现,有的患者需要再次手术,不能完全治愈。

      持续4~6周腹泻、血便等小心被炎症性肠病“盯上了”,炎症性肠病为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如果出现大于4-6周腹泻、黏液血便、不明原因腹痛(右下腹为著)、发热、体重减轻,甚至排便、排气减少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排除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可能与其他感染性肠炎、肠结核、淋巴瘤、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相关胃肠炎等其他疾病有重叠病情表现,造成误诊误治。所以当您出现以上症状时,切不可按以往对待普通肠胃炎那样随意吃个药止泻或止疼来对待,一定要去专科进行详细的疾病筛查。

      炎症性肠病不是肿瘤,但因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造成的疾病,会伴随患病者终身,始终处于疾病活动期或缓解期,难以完全治愈,病情迁延,并发症多,花费巨大,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工作生活质量,所以医生常常称其为“绿癌”。而且病情未得到及时、规范治疗和管理时,它也会夺去患者生命。

    2016-06-21 1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