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的精神处于长期或极度的应激状态,如压抑、焦虑、愤怒都可诱发冠心病。由于大脑长期受刺激,大脑皮层容易发生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另外不良的情绪也会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以往有单纯依赖药物的倾向。但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心理疗法是与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如针灸、理疗)、手术疗法三大治疗法宝并列的第四大治疗法宝。冠心病患者练习自我情绪调节,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不仅有助于铲除冠心病的病因、控制病情的发展、更好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脏意外事故的发生。
不要让不良的情绪要了你的“命”,患者可以通过自我情绪调节,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不仅有助于解除冠心病的病因,还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冠心病患者要遵循以下几条自我心理调适原则:
一、遇事心平气和。有不良情绪时可以通过亲戚、朋友等交谈或写信等方式倾吐宣泄。时刻提醒自己遇事要情绪稳定,增加耐性。
二、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间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三、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通过读书、艺术活动、体育锻炼、旅游等,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四、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过于精细、求全责备常常导致自身孤立,而这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有损心脏。冠心病患者对子女、对金钱、名誉、地位以及对自己的疾病要坦然、要淡化。
2016-06-17 17: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