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龋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病,高发病,该疾病的疼痛可以影响儿童的进食,致使不敢用有病牙齿进行咀嚼,加重了胃的负担,引起胃痛。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对小儿龋齿引起重视,积极了解其发病因素,针对因素做好相关预防措施,避免孩子受到该疾病的侵害。日常易致小儿龋齿的因素有三种,如饮食因素、细菌因素、牙齿因素等,以下是相关内容介绍。
1、饮食因素:在小儿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这些物质既供给菌斑中细菌生活和活动能量,又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使釉质脱矿破坏,继之某些细菌又使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2、细菌因素:小儿龋齿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细菌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近年来国际上公认龋病是细菌病致龋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质表面脱钙、溶解。
3、牙齿因素: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小儿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胞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诱发小儿龋齿。矿化不足,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容易患小儿龋齿。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很微少,但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很重要。牙齿中含适量氟就不易发生小儿龋齿。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患龋率高。
以上就是关于“妈妈警惕 易致小儿龋齿的三大因素”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小儿龋齿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家长对以上介绍的因素一定要引起重视,加以避免。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小儿龋齿的症状时,还需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以免病情加重。
2016-06-07 16: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