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在诊断确立后,医生们应将检查结果告诉患者,并在说明不再进行躯体检查,与此同时开始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让患者朋友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病人关心自身健康这是正当的,可以理解,但是不要反复强求医生做重复的、不必要的检查的。
消除疑病症,享受生活的快乐。
第1、药物治疗:
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抗精神病仅对少数患者有效,哌迷清(2~8mg/d)对单一症状的疑病症可能有良效。
第2、心理治疗:
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开始要耐心细致的听取患者的诉述,让他们出示各种检查结果,持同情关心的态度,尽量不要挑动患者的症状或要他们承认疑病是不可信,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应尽量回避讨论症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①消除心理压力,即证明无病。要对心怀疑病观念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及仪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表明他(她)并无躯体性疾病,以打消其思想顾虑。
②完善个性。疑病症患者往往具有固执、多疑、敏感、谨慎等性格特点。遇事总是过多地考虑悲观或不幸,患者要做到心胸宽广,努力培养乐观情绪,提高生活信心。要走向社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如养花、钓鱼、下棋、绘画等。还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活,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要多与朋友和亲人交流,培养幽默感,从而战胜消极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最终治愈疑病症。
第3、精神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在耐心倾听患者陈述与仔细检查之后,以事实说明所疑疾病缺乏根据,切忌潦草检查与简单解释。如配合其它治疗,疗效可能更好。对暗示性较高的患者,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催眠暗示可能获良效。
温馨提示:疑病症在医学上称之为疑病观念或疑病症,它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些功能过份关注,以致怀疑患有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的,而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且医生的解释及客观的医疗检查的正常结果都不足以消除其固有成见的。
2016-06-03 13: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