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而治疗措施也大不相同,急性肝炎相比较其它的肝炎比如说乙肝、大三阳等是比较容易治疗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对于肝炎病情我们一定不容小觑,如果急性肝炎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治愈有可能会转成慢性乙肝,所以一定要注意治疗的方法是否正确,以便病情恶化,增加疾病的治疗难度。
绝大多数急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具有自限过程,注意适当休息。症状较重,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恶心呕吐致影响进食、热量不足者应每日输液补充。根据病人不同征象采用相应的中药成方或辨证施治,对于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是有利的。但对于病程迁延超过8周,频繁复发者可考虑采用抗病毒疗法。一般多不主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饮食和药物。
肝炎病情不容小觑 对症用药是关键:
1、强力新:是甘草酸(甘草提取的主要成分),日本报道可用于治疗丙型肝炎。
2、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它能逆转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因疏水性胆汁酸滞留所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并抑制小肠吸收毒性胆汁酸。
3、病毒唑:是一种核苷类似物,照相报道对抑制丙型肝炎病毒有效果。但最新研究表明对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是有限的,仅对部分病人有效,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效应要小于干扰素。
4、干扰素:丙型肝炎的发病一是可能由于丙型病毒直接侵害肝细胞,二是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造成自身免疫性肝损害。干扰素可以直接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并能阻止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性肝炎的唯一较有效的药物。白细胞干扰素(a干扰素,天然或重组)和纤维母细胞干扰素(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均比较肯定,表现在血清转氨酶水平的降低或正常化,丙肝抗体(抗HCV)的滴度降低,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的降低或消失,以及肝组织学的改善。
总之,急性肝炎的治疗原则是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展为慢性肝炎;要尽可能争取住院治疗,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在家进行隔离治疗。充分休息与合理饮食对肝炎的恢复十分重要,所以患者应及早卧床休息,并进食清淡的、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制品及海产品等,避免饮酒和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2016-05-25 1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