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是怎样产生的?肺大泡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肺部病损,并且肺大泡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由于肺大泡的病因非常复杂,不易被发现,也无有效药物治疗,故而被人称藏在身上的炸弹。大多数肺气泡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患病的,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来介绍下肺大泡是怎样产生的?
肺大泡一般继发于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或肺气肿。临床上常与肺气肿并存。肺大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小支气管发生炎性病变后引起水肿、狭窄,造成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门作用,使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致肺泡内压力升高。炎症使肺组织损坏,肺泡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升高而破裂。肺泡互相融合形成大的含气囊腔。如果肺泡破裂后空气进入脏胸膜下间隙,则形成胸膜下大疱。肺大泡有单发也有多发。继发于肺炎或肺结核者常为单发或只有数个大疱,亦无明显肺气肿同时存在;继发于肺气肿者常为多发,表现为几个大疱伴有多个小疱,大疱周围的肺实质常伴有阻塞性肺部病变和肺气肿。肺大泡以位于肺尖部及肺上叶边缘多见。疱壁很薄,大小不一,数目不定。既可表现为宽基底座,亦可表现为狭颈体大的大疱。显微镜下可见疱壁为肺泡扁平上皮细胞,有时可仅有纤维膜或纤维结缔组织存在。
肺大泡分为3中常见的类型:
Ⅰ型:多发生于中叶或舌叶,也常见于肺上叶,可能由于该部位胸腔负压大,突出于肺表面,并有一狭带与肺相连又称为狭颈肺大泡。因为支气管瘢痕组织形成的活瓣性阻塞,肺大泡体积增大系由于肺泡侧支通气和气体滞留。Ⅰ型肺大泡壁薄,常由胸膜和结缔组织形成,常规X线胸片即可发现肺大泡的存在。
Ⅱ型:在脏层胸膜与气肿性肺组织之间。是宽基底部的表浅肺大泡位于肺表层。肺大泡腔内可见结缔组织间隔,但它不构成肺大泡的壁,可见于肺的任何部位。
Ⅲ型:是宽基底部深位肺大泡。结构与Ⅱ型相似,但部位较深,周围均为气肿性肺组织,肺大泡可伸展至肺门,可见于任何肺叶。
温馨提示:上文介绍了肺大泡是怎样产生的,相信大家都已经详细的了解了,希望小编以上的介绍能够给广大的肺大泡患者起到明显的帮助。
2016-04-15 16:11:18